“张老弟,你打算怎样力争?不会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吧?”王玉梅问道。8『ΔΔ1 中文网
张铮笑道:“哈哈,兄弟才不会去‘一哭二闹三上吊’丢人现眼呢,我会勇敢的对她们说,此生我必须娶林妹妹,否则……”
“否则什么?你总不会吓唬她们去做和尚去吧?宝玉是贾家贾政这一支唯一的一根正统独苗,她们可是最怕无后了。”王玉梅说道。
“哈哈,还真让王姐说着了,我就这样跟她们说:你们如果不让我迎娶林妹妹的话,我就去少林寺做和尚,让你们从此以后没孙子抱!”
“哈哈!”听了张大官人近似耍赖的说法后,大家禁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哈哈,我说臭小子,问题是你敢这样和她们说嘛?既然她们敢于调包糊弄你,就是因为她们对你的性格脾性太了解了,所以,你这个办法是不会起作用的。
其实,结果也印证了我的说法,当宝玉现自己被骗以后,尽管他心里还是想着他的林妹妹,但他并没像你说的那样去向老太太她们争取,而是默默的认栽了,在这一点上来说,他比你差了不少,这小子的确是太没有担当了。”王玉梅说道。
“哈哈,王姐,我说什么来着,你现在也承认这小子没有担当了吧?”张铮笑着对王玉梅说道。
“啊!我,我怎么被你绕进去了?”王玉梅无奈的说道。
张铮笑道:“哈哈,王姐,你作为咱华夏国著名作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肯定比我强多了,对于那位贾宝玉同志的担当问题,你心里应该和明镜似的最清楚了,其实,他除了在林黛玉的问题上没有担当以外,这小子没有担当的地方太多了,像袭人无奈被嫁、金钏因他自杀,晴雯因他含恨病逝,以及最他抛妻弃子出家等等,都说明他是个非常没有担当的人。”
王玉梅说道:“你说得不错,袭人本来是一心要做他的小妾的,并与他生了关系,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给袭人和蒋玉函做起了月老,袭人最后无奈的嫁给了琪官蒋玉函;由于宝玉调戏金钏,引起王夫人的不满,便赶走了金钏,导致她以自杀以证清白,而始作俑者宝玉竟然听之任之,实在让人可恨;晴雯对他一往情深,他对晴雯也是喜爱有加,但当晴雯因他被逐时,他却毫无作为,最后导致这位在整部红楼梦中最聪明、最聪慧、最灵巧,也被他认为是‘第一等’的女孩子被逐惨死,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其实,上述这些事情还不是这位宝二爷最没担当的……”
“哦,王姐,你的意思是这家伙还有最没有担当的事情?”
“没错,贾府被抄,家道败落,正需要他这样的男人勇挑重担,破困克难,冲锋陷阵,带领家人重建家园的关键时刻,他却抛弃妻子出家做和尚,享清静去了,这件事才是他最没担当的。”王玉梅说道。
张铮道:“哦,看来还是王姐看问题高人一等呀。勇挑重担,中兴家庭,重铸辉煌,才是一个男人真正的担当,可惜的是,这家伙太软蛋了。不过,尽管我鄙视他的没有担当,但我对他的一些观点还是非常赞同的……”
“你指的是他对女人的观点吧?”王玉梅问道。
张铮说道:“没错。‘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他的这句话实在太精辟了,仅仅用了短短八个字,就涵盖了对于女人所有的赞美,让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的文采在这八个字前都相形见拙。
水,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温柔,用‘水’来形容女孩儿太贴切了。谁见了这水一样的女孩子,不为她柔弱的外表和清新的气质所吸引,所喜爱呢?”
“哈哈,从张老弟的言辞里可以看出,你小子对于女孩儿的喜爱,绝不亚于那个号称情痴情种、见一个爱一个的贾宝玉宝二爷,如果让你也来形容一下女子的话,你会怎样来描述呢?”王玉梅问道。
张铮说道:“王姐,你这不是难为兄弟吗,那家伙已经将人世间赞美女子的语言给用尽了,你让兄弟还怎么说呀。说实话,兄弟我本来是打算臭显摆一通的,但面对着人家的这句经典名言,兄弟现在的处境有如李太白当年在黄鹤楼上面对着崔颢诗句那样了……”
“张哥,哪样呀?”张倩问道。
“李白是‘眼前有景道不得’,你哥我是心里有话说不得,小倩,懂了吗?”张铮问道。
“不懂。张哥,你说的是什么呀?李白干嘛有景道不得呢?”
“我说小倩,你学过唐诗吗?”
“学过呀。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去你的,这是唐诗吗?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
张倩说道:“哦,那我记错了,这肯定是对的:怒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张铮说道:“打住,这是唐诗吗?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少保的《满江红》。好了,你个臭丫头,不要捣乱了,我告诉你李白为何‘有景道不得”的原因吧,是因为黄鹤楼的墙上已经有了大诗人崔颢的诗,所以他……”
“所以,他就不写了?张哥,我就不明白了,人家崔颢的诗碍着他什么了?他写他的不就得了吗?”张倩说道。
“他的意思是,崔颢这描写黄鹤楼、鹦鹉洲和汉阳城美景的诗篇,可谓浑然天成,无可越,如果自己再写的话,只能是自取其辱,被人笑话了,所以,他才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丫头,明白了吗?”
“张哥,我明白了,那你的那句‘心里有话说不得’是什么意思呢?”张倩问道。
张铮说道:“我的意思与李太白的意思是一样的,宝玉的一句‘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让我不得不感叹‘心里有话说不得,宝玉名句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