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霍!大盟来了,放下一封银两,挥挥衣袖,不带走一丝云彩。)
~~~~~~~~~~~~~~~~~~~~~~~~~~~~~~~~~~~~
南宋朝局,陷入前的未有的双龙夺嫡之险恶处境时,天枢城却是喜事连连——准确的说,是狄烈的好事连连。
首先,他的封爵正式由华国郡王,晋封为华国王。封邑也由永兴军路的华州,改封为京西北路之重镇郑州。而郑州治下之新郑,便是古华国都邑所在。至此,华国王之封号,方名符其实。
华国王与华国郡王,虽只是一字之差,地位与政治意义却相距千里,更打破了那道竖立百年的无形壁垒。
异姓不可封王!坚冰终于打破了。
这一次之所以能突破,有三个原因:
一是狄烈北灭胡虏,恢复中原,功勋盖世,彪柄千秋,非重赏不足以服众。那么,有什么可以“重赏”的呢?论地位,他名义上仅次于渊圣皇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钱财,天枢城的资产,最少有一半是他一手一脚‘弄’来的,他还需要钱财吗?晋爵,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是经过张角前次封爵事件的试探,已严重动摇百官理念——禁区经过反复冲击,终将摇摇‘欲’坠。
三是当初反对最‘激’烈的宗室及官员,大部分都已经被踢出天枢势力。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清楚。想要在天枢势力‘混’下去,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闭嘴。
故此,狄烈的华国王封爵,顺理成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顺利通过朝议,颁诏天下。
狄烈成为两宋史上,唯一一个在世封爵的异姓王。此举政治意义远胜于王爵所带来的荣耀,狄烈又向那个终极目标。迈近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件喜事。更是天大之喜——狄烈,终于大婚了。
中原底定,与宋、金两国和议顺利,年内当无战事。正是休生养息的大好时机。也是解决个人问题的最好时机。
其实狄烈倒是无所谓。算起来他不过二十七、八,放到后世这个年龄没结婚的大把,平日里又有一众‘侍’‘女’‘侍’奉。根本不会憋着——只是,小娘子们等不及了。
嬛嬛帝姬已是双十年华,圆珠帝姬二十有二,串珠帝姬也已到了适婚芳龄,此外,檀香、‘玉’嫱、‘玉’屏、含‘玉’、叶蝶儿、杨调儿……哪个不是二十出头?彼时嫁‘女’通常都是十六七岁,十八出嫁算极限,二十岁还未嫁,那就是老姑娘了。
这群帝姬、郡主、小娘,与狄烈的关系或亲密、或暧昧、或纠缠。这在天枢势力中,已是公开的秘密,除了狄烈,根本没人敢娶。再拖下去,就是磋砣青‘春’了。
亲事是朱皇后亲自提出的。往‘私’说,她是皇嫂,长嫂如母,有这个资格;往公说,她是皇后,有权赐婚予下臣。最重要的是,以狄烈此时的身份,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毫不辱没地娶帝姬了,而且可以娶一串。
狄烈要做的,就是定下谁是元妃,谁是侧妃,排定秩序,后面的事,就不劳他费心了。天枢势力中抢着‘操’心的人,一抓一大把。
大婚之期紧锣密鼓,而准新郎却在‘操’持着与婚事毫不沾边之事。
在长安近皇城的崇仁坊,新落成的华王府,深宅广院,厚重大气,虽不算华丽,却透出一股堂堂之势。
府邸正堂之上,狄烈正在桌案后听取张角关于南宋方面的局势汇报。
“……南朝如今‘乱’做一团,就如何安置赵构一事,分两派意见。一派以赵鼎、张浚为首,主张尊为太上皇,一派以吕颐浩、朱胜非为首,认为应当恢复康王旧爵。那位隆佑太后已经愁得吃不下饭食,哀叹‘要么一个没有,要么一下来俩’……临安密探也已放出谶纬‘日月当空,二龙争珠’,传遍市井,此时临安已是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狄烈摩挲着下巴,意态玩味地笑道:“赵栩初登基,根基不稳,人望匮乏,好在他还算聪明,早早在手上捏了一支自家兵马,否则屁股还没坐热,怕就要被掀下龙椅。”
张角看了情报末页一眼,道:“赵栩近日下旨,改御前军为神武军,擢升张俊为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刘光世为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看来赵栩是下大力气拉拢这二位实力派军镇人物了。”
狄烈却不看好赵栩此举,道:“这二位可是跟赵构‘混’了很久了,粉值可是很高的,那有那么容易舀下,赵栩现在才开始抱佛脚……嘿嘿,且看赵构能坐到什么位置上——太上皇的话,则或有可为,若是康王的话……嗯,不管这俩家伙谁当家,咱们的账不能欠,更不能拖。”
张角大有同感:“此事臣当全力督办,眼下南朝秋粮已入库,且金人已为我天枢军兵所屏蔽,江南无忧。南朝兵甲入库,马放南山,正可以之资授我北伐大军。”
狄烈身体往椅背一靠,舒服地叹了口气:“如果只有一个当家的,还有可能赖账,但两个当家的么……催促践诺之事,让张荣着人去办。并向二王传递一个信息,谁的差事办得好,天‘波’师可给予必要的支持——相信整个南朝,无人能比这二位官家更明白长江边上的天‘波’师,会是一支怎样改变局势的力量。”
张角笑道:“正该如此!是了,那秦桧是否也应动用一下,让他策动赵构,推‘波’助澜?”
狄烈摆摆手:“此人目前尚无大用,除非赵构绝地翻盘。如此,以此君臣患难之情,当可在朝堂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到那时,才是动用最佳节时候。”
主臣二人正商议之际,忽闻‘门’外军士传报:“禀王爷,越王派吉客前来请期。”
张角闻言大笑,向狄烈行礼作别:“王爷好事将近,下臣不敢打扰,告辞,告辞……”
狄烈以指虚点张角,苦笑摇头,满面无奈——结婚是好事,但这古代的婚事,可真是有够麻烦的。
古时成婚,自有一套在今人看起来十分繁琐的程序,即六礼婚嫁:纳采(送礼求婚)、问名(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纳吉(送礼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议定婚期)、亲迎(新郎亲自迎娶)。
由于娶的是帝姬宗‘女’,人数众多,整套流程更是繁复。狄烈现在最庆幸的就是当初自己坚决要求一股脑全娶过来,除了确定元妃为嬛嬛帝姬之外,其余诸‘女’皆为侧妃。若非如此,每娶一‘女’,都要来一遍六礼仪程的话,估计到北伐那一天,他这婚还没结完。
娶妻纳室同时进行,这在大宋极为罕见,也不合礼制。不过华国王身份特殊,特事特办。天枢势力那么多礼学出身的官员,找几个特例,引古论今,论证此事符合礼制及合理‘性’、必要‘性’、紧迫‘性’,实属小菜一碟。
狄烈不是上帝,说一声“要有光”,于是世间便有了光,但身为天枢势力之百万民、十万军之最高领袖,他说一声“要全娶”,却真的就可以全娶。下面的人,端等他一声令下,立即全力开动,整套流程,‘弄’得那叫一个妥妥当当,滴水不漏。
越王赵偲做为主婚人兼司礼官,抓总负责。前面纳采、问名、纳吉、纳征等程序都已完成,下面就是请期了。说是议定婚期,实际上就是挑个黄道吉日——迎娶之日,狄烈说了不算,赵偲说了不算,老天说了才算。
经过礼官查阅典历,良辰佳期,当在月末,彼时亲迎,上上大吉。
十月末的长安,举城欢庆,满城俱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华国王大婚,诸宗姬出阁,实为天大喜事。阖城百姓,夹道观礼。
天枢势力内的各州府县官员,只要能‘抽’出空的,无不亲至长安,奉礼以贺;军队方面,北线三个整编师及渤海师都必须全力警戒金国——和约签署是一回事,并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全力防备战争,战争不一定能打得起来,但若放松警惕,战争反倒会突如其来。因此,北线各师旅主官都不能动,只能派副职返回长安祝贺。
宋、金、夏三国均派出使者,携礼前来庆贺。按路途远近,最早到的是夏国,其次是宋国,最后是金国——估计婚礼过了,贺使与礼物还在路上呢。好在长安城就有一位金使,只要人情到了,礼物晚些时候倒也无防。
相较这三国而言,天枢方面更为重视另一拨祝贺人马——秦凤路西军诸帅。
西军诸将帅,曲端、刘锡、刘錡、赵哲、吴玠、吴璘、关师古等等,几乎悉数到场。这些西军将帅,能够撇下大军,只率数十护卫前来祝贺,这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对天枢势力的态度。
天枢方面,也专‘门’派了凌远这个等级的将领,专‘门’负责西军将帅的招待与协调。而狄烈也在第一时间,与诸将帅会晤,达成密议:秦凤路保持目前状态不变,西军以独立师的状态,加入天诛军,并且将参加明年的北伐。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西军将组建五个旅、不少于万人的军队,与天诛军‘混’成旅联合演习。以确保指挥、合战时,双方战术衔接到位,不至于出现裂隙与破绽——这在战场上,绝对是致命的。
至此,西军问题,基本解决。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是结果的季节,狄烈也将在这个季节,收获满满,
〖∷更新快∷∷纯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