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号的坞舱里可以放置16艘冲锋舟,每艘冲锋舟长16米,宽米,吃水米,排水量16吨,载重吨,用柴油机驱动,最大航速为18节,在最高航速下的航程为40-50公里,而航速为12节时,航程可以达到80公里,一艘冲锋舟可以搭载45名士兵,含3名冲锋舟驾驶员,舟首装配一挺毫米机枪。一共性可以将超过600名士兵投送上岸,为一个标准的合成营。
和此前华东政*府建造的冲滩式的登陆舰相比,泰山号的兵力投送能力并没有什么变化,都是投送一个合成营的兵力,但冲滩式的登陆舰对登陆地点的要求很高,必须是地势平坦,暗礁不多的海滩,而泰山号是坞舱式登陆,担任登陆任务的冲锋舟吃水只有米,因此在礁石较多,海况复杂的海滩,也能够实施登陆作战,作战的范围更广。
而且泰山号的舰体较大,可以给登陆的战士提供较好的休息空间,自持力也比较强,因此可以进行较远距离的登陆作战,而此前的冲滩式登陆舰吨位较小,只能在近距离活动,在作战范围上,也要差得多。可以说泰山号船坞登陆舰的服役,才使海军陆战队俱备了远海登陆作战能力,真正成为一支两栖作战的军队。
其实在这个时代,也只有人民军重视两栖登陆作战,其他国家,包括传统的海军英国,虽然也在海军中编制了登陆作战的军队,但在登陆作战方面,也没有什么战术理论,更不要说是建造专用于登陆作战的舰只,一般就是在军舰上搭载部份陆战士兵,开到近岸的距离放下军舰上搭载的救生舟,装载登陆作战的士兵,并且由士兵自己划行到岸边登陆。
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代发生的登陆作战并不多,虽然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都曾发动过在敌方的领土上登陆,但都是选择得在对方守卫松懈的海岸,并没有受到强硬的抵抗,只有华东政*府参战之后,才发动了几次真正的登陆作战。而在旧时空里,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达达里昂海峡之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登陆作战。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登陆作战这一作战模式,才广泛的被各大国重视起来。
但对元老来说,当然知道登陆作战的重要性,而且也有一套成熟的登陆作战理论战术,以及足够的经验,当然这些理论、经验要根据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技术水平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模仿长白山舰制造出这艘泰山号船坞登陆舰,但由于技术原因,只能用冲锋舟取代了长白山舰上的汽垫登陆艇,而下一步就是摸索这一型军舰的运用方式。
五天之后,在泰山号上居住的合成营基本都熟悉了军舰上的生活流程,并且也进行了几次开舱下水的演练,积累了一些使用经验。于是海军陆战队决定组织一次正式的登陆训练,将整个登陆的流程全部都走一遍。
泰山号停泊在距离海岸边大约10公里的地方,舰尾对着海岸的方向,其实如果真的登陆作战,肯定不会从10公里的距离开始,因为这还在岸炮的射程之内,虽然在发动登陆的时候,都是在岸防火力己经被摧毁了大半之后,但肯定会有一些剩余的炮火,因此如果是在战斗或是演习的时候,至少在距离海岸边15公里之外就应该发起登陆作战了,不过这只是一般训练,而且只是将登陆的流程都走一遍,也就没有那么严格,就从距离海岸边10公里开始。同时岸边也没有布置守卫的兵力。
罗岳等人坐在海滩的观礼台上观看,在这里整个海滩可以尽收眼底,而且借助望远镜,也能够看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在这个时代,也只能有这样的条件了,虽然现在华东政*府库存还有几架摄像无人机,但不可能为这么一次训练动用。
各项工作都准备好之,观礼台上向空中打出三发信号弹,宣布这次登陆训练开式。在泰山号上,立刻拉起了开始登陆的铃声,一个合成营的士兵立刻都从自己的休息室里出来,在泰山号的后甲板上集合,然后依次下到船舱里,依次的登上冲锋舟,这些行动,在这几天时间里己演练过了多次,士兵们也都十分熟练了,因此没用多长时间就己经完成,而且十分顺利。
随后泰山号舰尾的舰门打开,并且放下了滑板。在坞舱里冲锋舟以4艘为一排放置,坞舱的地面是一个斜坡,并且铺好了轨道,而且冲锋舟的底部也安装好了滑轮,因此可以自动滑落下海去,当然现在每排冲锋舟都有栏杆栏着,并且挂好了锁练,因此不会滑动。
这时第一排冲锋舟的锁练己经解开,而坞舱里的操作人员立起栏杆,冲锋舟一起滑出舱门,进入大海里,进入海中,各艘冲锋舟上的驾驶员启动发动机,操作冲锋舟向岸边驶去。而在泰山号的坞舱里,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冲锋舟也都依次滑落下海中。
16艘冲锋舟全部下海,立刻开始整理队形,按3个战斗连,一个迫击炮连,排成4条纵队,每队4艘冲锋舟,每条纵队之间,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向岸边驶去。
罗岳等人都在观礼台上,站起身来,拿起望远镜看着,有人交头结耳,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各种表情都有,当然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此,这次的训练表现得还算正常。
大约10分钟之后,冲锋舟进入到距离海岸3公里内,队型也开始变化,后面的冲锋舟加快了速度,渐渐赶了上来,由4列纵队变成了一列横队,一字排开,并肩驶向海岸。在登陆过程中的队型变化,是登陆作战的第一个难点,也是元老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穿越的长白山舰进行登陆作战,是用配备的是4艘726型野马气垫登陆艇,排水量约为150吨,载重量40吨,最高时速可达到60节。可搭载1辆96式主战坦克,或2辆步兵战车,或80-100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因为只有4艘登陆艇,也就不用讲究什么队型,而泰山号搭载的冲锋舟有16艘,就必须考虑队型了,不能一窝蜂一样,白岸边乱冲。
当然在登陆过程中,到底是采取什么样的队型才是最佳的方案,这个谁都不知道,只能用训练、演习来试演,不过华东政*府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可以通过设在青岛的数据中心,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推演。但这需要先递交申请,由行政院特批才行,因此现在先按元老的经验,确定了出舰时以连为单位排成纵队,靠近海岸边时变成横队的队型变化,在实践中来检验这个方案行不行。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事件,因为在纵队变横队的过程中,后面三艘冲锋舟要全部加速赶超,因此在赶超的时候,由于海面上突然起浪,在一列纵队中,第三位的冲锋舟的船首撞到了第二位的冲锋舟的尾部,而且正好赶上一个大浪,第三位的冲锋舟顿时发生了大幅侧摇,有7、8名士兵没有抓牢,结果跌落到海中,而第二位的冲锋舟也没好到那里去,尾部被撞,把发动机撞坏,只能靠士兵划浆冲岸。
在观礼台上,不少人摇头叹惜,罗岳到是不动声色,一来是罗岳现在己是位高权重,居移气,养移体,也练成了几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二来毕竟是新战术、新设备,出事也是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
两艘冲锋舟出了意外,其他的冲锋舟到是再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其他纵队也都调整好了队型,向岸边冲去,不过纵队歪歪斜斜,不过这到也无伤大雅。
但在冲滩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意外,在距离海岸边还有大约100多米时,一艘冲锋舟被海面下的暗礁卡住,虽然这一片海滩比较平坦,但还是有一些不大的暗礁,加上这时正处于退潮期,因此有少数暗礁离海面很近,运气不好也容易被撞上。
不过这时离岸边己不远,因此冲锋舟上的战士们当机立断,纷纷跳下冲锋舟,其实这时海水也只是到齐胸高,于是战士们都涉水上岸。
而其他的冲锋舟到是都十分顺利的冲上海岸,士兵们纷纷跳出冲锋舟,趟着过膝的海水,向岸上冲去。而在上岸之后,战士们立刻就按连为单位,进行聚集并展开进攻队型。
这是登陆作战中的另一个难点,就是上岸之间,军队要迅速的聚陇组织,并且展开进攻,另外在组织军队时,还要布置火力掩护。这个过程自然是越快越好,毕竟在正式的战争中,海岸边肯定是会有滩头阵地和军队布防,这个时候也是登陆军队的守卫最薄弱的时候,因此登陆军队越快组织好,越快展开进攻,就越能减少自己的伤亡。
当然这就是在登岸途中保持队型的重要性,同一连队的冲锋舟要尽可能的靠近,这样才能确保在冲锋舟冲上海岸之后,士兵聚积组织的时间才会尽可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