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子在罐子里的手握着两个竹片,手心里的汗水浸湿了两个竹片,但他还是不知道选哪一个。
刚刚他对老大的犹豫不决显示出了不耐烦,但当他选择的时候,他同样在犹豫不决了。可是老三还在等着呢,老二只好狠狠心,把硌手的那一个竹片扔了,心中暗暗发狠:让你硌我的手,一定不是有的那个!
老二把手里的竹片拿了出来,只见上面有这一个墨画的横杠!
“中了!”老二兴奋的大喊一声!
“哈哈哈,我家的娃儿可以上学堂了!”
老二自然是高兴的手舞足蹈。可是老大和他身后的老三却是满脸悲苦,不住的摇头叹息!只是在心中还存着那么一点希望,希望刘寻能够在以后扩建学堂,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学!
尘埃落定,这一家子的人员算是确定了。
但是,在滇城里,无数个像这个小院子里发生的事儿一样。正在进行着对名额的争夺。
这是学堂开学前几天的普遍状况。
刘寻听手下汇报了陪都里的这些状况。但是他也无可奈何,万丈高楼平地起,眼下的两座学堂还都在试验阶段呢!
只是,所有的家庭,居然没有一个愿意让女孩进入学堂学医的!
刘寻为此还有些烦恼,自己的命令没能完全实现怎么办?
于是刘寻只好找了一些官吏,希望他们家的女儿能够进入学堂。
这些官吏都是在刘寻手下打工的,自然不敢违背命令。于是,学堂里终于有几个女子的身影了!
很快到了开学的前三天。
负责此事的官吏们要把所有来上学的孩子们的姓名和住址记载好。本来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因为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实在是太麻烦。用帛书又太贵。
但是有大汉生产的廉价空白书籍,完好的解决了这些麻烦。
整个滇城,大概有六万多人,按照大概五十个人选出来一名儿童的比例,一共大概选出来了一千三百儿童,他们将平均分布在两个学堂进行学习。
这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了。滇城东西两个学堂前面的街上站满了人。
说真的,这两个学堂建造的真不咋滴。完全就是一个超级放大版的四合院的样子。
两个学长全都是坐北朝南,采光倒是比较好。因为知道会有很多孩子在这里进进出出,所以大门是非常宽阔的。足足有一丈半那么宽,两边还有侧门。
大门上面是一个飞檐式的建筑,前面是两个不大不小的石狮子,两边儿就是墙壁了。因为刘寻的先见之明,在大门旁边还有一个小房子,那就是守大门的人的住处。
现在这些孩子们就集中在大门前面的大街上,他们将分成好几个班,给不同的初级老师来带。
孩子们站好了队形,在小吏的指引下,开始向学堂里面走去。
他们都很好奇,十来岁的孩子,大都来自比较贫苦的百姓家庭。身上穿着有些补丁的衣服,有的怀里还揣着今天早上老娘为自己蒸好的米饭。
他们好奇而又敬畏的进了宽阔非常的学堂大门,看到学堂里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的四周有一个个很大的屋子。
屋子里面没有床啊,柜子啊,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就是一排排被垫高的木板,木板后面只是一个个小的团蒲,都是用稻草编的。
有些现在孩子还注意到学堂的大门以及大屋子的大门上都有一些字。可惜他们现在还没有开始学习,也不清楚写的啥。
因为是开学第一天,允许家长们进来看一看。家长们也和孩子们一样,看到这样布局的学堂,啧啧称奇。
接下来的训话是由刘寻亲自来的。
皇帝出行,自然排场大的很。官吏、百姓和孩子们全都齐刷刷的跪下了。
刘寻兼着这个学堂的学政。学政这个官职名称。这个官主要统领着学堂的一切事物,以后现在的学生,无论是哪个老师教的,都是学政的学生!
刘寻这是在学蒋委员长当黄埔军校校长,事先把所有未来人才的掌控权抓在手里!
当然,学政这个官是刘寻新发明的,是从明代的官员名称里面盗取过来的。反正,刘寻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儿都干过了,再制造一个官职名称,还有谁敢说不同意的?
刘寻站在学堂内部广场的最中央处,训话道:“尔等都是大汉的子民,但本来都只是一般百姓家的孩子,是的没有权力和财富来上学的。如今滇城东西学堂开学,让你们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懈怠,不准偷懒。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要把自己要学的东西学精学透,然后为国效力,从建造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最终一统天下的大汉帝国!”
“当然这么说,你们也许听不大懂。就算你听懂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的在乎,那咱就说点儿实际的。看看你们身上的衣服,全都是带着补丁的。想想你们平时吃的饭,一个月估计吃不了一次肉吧?还有你们的老爹老娘,干活从早干到黑,从春干到冬,不但没有攒到钱,有的连家都养不起!还有你们的那些兄弟姐妹们,有的因为得病没钱看,或者其他的原因,早早的就死去了!没有死去的,也正非常羡慕的看着你们来上学呢!而且你们和你们的老爹老娘,也一直被那些士族们看作下等人吧?”
“但是,只要你们把这学堂里面的东西都学好了,就能够成为官吏!到时候有国家的俸禄,就有钱买更多的新衣服,买好吃的肉食,还能让你们的爹娘不用一直干那么多的活儿,还能攒到钱!而且,成为朝廷的官吏,就不会再有人总把你们看作下等人了!”
“这些都是你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无论是为了报国为民,还是为了自己吃好喝好穿好生活好的利益,都要把学堂里教的东西学好学精才成!明白了吗?”
刘寻说话,所有人自然都是毕恭毕敬的听着。但是,当他说到那些对孩子们有切身利益好处的时候,这一千多个孩子,眼睛里才开始闪现向往的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