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的北美因为荣耀至死、绿洲乐队、玛丽亚-凯莉的争论而变得轰轰烈烈起来,这三组歌手之间的斗争更是演变成为了一场大混战,美国摇滚和英国摇滚,新金属摇滚和传统摇滚,摇滚和流行,主流音乐和另类音乐……所有情况都变成了一团糟,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也都在选择自己的立场。
这样的混战短时间之内恐怕是无法平复了,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期待结果:荣耀至死正在筹备第三张专辑、绿洲乐队正在筹备第三张专辑、玛丽亚正在筹备第五张专辑,如果他们的专辑都撞期在了一起?这场混战才将是最精彩的,仅仅只是想象一下,就觉得热血沸腾。
不管口才如何,是骡子是马,最终还是要拿出来溜溜,当事人自己的观点不算数,专业乐评人的观点不算数,资深歌迷的看法也不算数,市场会用销量数字这样冰冷却客观的数据给出最直接的答案——很简单,谁的专辑、单曲销量最出色,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就好像体育比赛一样,终场时定格的比分就决定了成王败寇,即使不服气,也无法改变事实。
所以,这也让北美早早地就开始酝酿风暴了,也许这一场混战终究会得出一个结果,只是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却没有人能够预测。
荣耀至死、绿洲乐队和玛丽亚等人,大家都知道现实的残酷,虽然娱乐圈在台前光鲜亮丽,但是一旦人气消失、利益不再,他们消失的速度会比蹿红的速度快上无数倍,因为娱乐圈里从来都不缺乏新人。他们也都清楚地知道,这一场混战势必要决出一场胜负,不管他们嘴巴说得如何天花乱坠,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听众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艺术再伟大,没有人们的认可,那么也就是一堆废纸而已。从文森特-梵高到克劳德-莫奈(Claude。),从披头士到迈克尔-杰克逊,从伍迪-艾伦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都是如此,曲高和寡的艺术再美妙,依旧需要伯乐的慧眼,依旧需要人们的追捧。
音乐也不例外。
即使艺术家们鄙夷商业的虚荣和物质,但却依旧不能忽略市场的重要性。这也是金球奖、格莱美、奥斯卡这些顶尖颁奖典礼始终在寻求艺术和商业之间平衡点的原因。对于荣耀至死、绿洲乐队和玛丽亚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音乐再特别、再艺术、再美好,还是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所以,这一股轩然大波沸沸扬扬地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逐渐重新恢复了平静——暂时的平静,大家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新专辑的制作之中,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整个北美音乐市场缓缓沉寂了下来,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暴风雨什么时候才会来临,无人能够知晓,因为荣耀至死、绿洲乐队和玛丽亚都没有宣布新专辑的发行时间,他们所处的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创造唱片(Creation。Records)、哥伦比亚唱片也都三缄其口,没有任何消息泄露出来,这种沉默让暴风雨的酝酿又增添了几分压抑和汹涌。
人们没有办法探听到这场混战究竟什么时候到来,甚至不知道这场混战究竟是否能够顺利到来——万一有人避开风头错开了专辑的发行时间,那么混战就无法成行了。不过,人们却清楚地知道,今年暑期档最大的重头戏什么时候来临:七月四日,独立日!
独立日是美国最主要的法定节日之一,每年的七月四日,为了纪念1776年七月四日在费城通过的“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脱离了英国而宣告独立,于是这一天就成为了美国的国庆节。
每一年的独立日,美国都会放假一天,不过比起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这样家人团聚的假日来说,位于夏天的独立日更像是繁忙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放松,庆祝国家的成立。而且由于此时正值暑期档的喧闹,所以好莱坞一直都没有将这一天单独拿出来区别对待。
独立日档期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91年,当时“终结者2”准备进行首映。独立日的那一周是从七月一日开始的,这也就意味着独立日在周四,而周五才是一般好莱坞电影举行首映的日子。
考虑到独立日有一天假期,假期就是电影院人潮的高峰期,于是“终结者2”就提前到了七月三日周三举行首映,并且在七月四日迎来了第一个观众进场的高峰,仅仅是独立日当天,“终结者2”就收入了两千万美元的超高票房,并且在紧随而来的周末拿下三千一百万美元票房,首周就狂收五千两百万美元票房。
虽然当时“终结者2”投资一亿美元,是影史第一部投资过亿的作品,但是首周票房的巨大成功却证明了詹姆斯-卡梅隆的能力。当然,独立日的吸金能力也第一次进入了好莱坞的视线。
不过,接下来四年时间里,1992年的“偷心情圣(Boomerang)”,1993年的“糖衣陷阱”,1994年的“魅影奇侠(The。Shadow)”,1995年的“阿波罗13号”等几部作品,虽然表现都尚可,但都没有体现出独立日这一个假期的附加力量,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没有超出预期。
所以,独立日档期的概念虽然出现了,却没有得到好莱坞的重视。不过,这样的情况似乎就要因为“独立日”这部电影的出现而发生改变了!
今年的独立日和1991年一样,这一周是从七月一日开始,独立日在周四,“独立日”和“终结者2”一样,选择在七月三日为电影举行了首映,希望利用随后的一天假期,冲刺票房,并且再紧接而来的周末,爆发出无穷的能量,真正地将雨果的号召力发挥到极致。
早在“独立日”筹备阶段,这部电影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话题连连了,无论是选角过程,还是高额的投资,都足以让电影吸引不少目光。可如果仅仅是如此,那么“独立日”和已经上映的“龙卷风”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不上汤姆-克鲁斯和雨果争夺男主角的“碟中谍”,也比不上肖恩-康纳利担纲主角的“勇闯夺命岛”。
可是,接下来“独立日”的每一个动作都吸引了无数眼球,先是雨果以开辟先河的两千万片酬加盟,开创了好莱坞的“两千万俱乐部”;随后又爆料出强大的客串阵容,星光熠熠地亮瞎眼,比起“勇闯夺命岛”、“盗火线”来还要强大;紧接着是超级碗中场休息时,“独立日”首版预告片闪亮登场,让超过一亿名美国观众欣赏到了地球毁灭的壮观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再就是接下来三个月时间里的密集轰炸,从每一版海报的设计和公布,到每一个预告片的投放,“独立日”都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先河,让海报和预告片的投放时机和方式也成为了宣传方式的环节之一。
二十世纪福克斯在雨果的建议之下,标新立异地设计了多达二十四款海报。一直以来,海报只是作为电影院宣传栏布告的作用存在着,但二十世纪福克斯却得益于雨果的灵感,把海报当做电影周边来进行设计,让海报也成为值得珍藏的纪念品,这无疑是一个轰动之举,得到了无数忠实电影爱好者的拥护。每一次“独立日”发布全新海报,都会引起任何的关注。
可以说,在小半年时间里的狂轰乱炸之下,“独立日”已经是大街小巷人尽皆知的作品了。这使得“独立日”刹那间脱颖而出,成为了今年暑期档最受瞩目的作品,唯一的焦点。即使是“碟中谍”在话题性上都逊色不少。
没有人会忘记“独立日”这部作品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一个好莱坞圈内人士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因为人们知道,这部作品的成败将会决定着两千万俱乐部的未来,同时还会决定着高投资高回报的制作模式在好莱坞的支持率,甚至还决定着雨果在商业电影的前景。
众所周知,这是雨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在此之前雨果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投资超过三千万美元,而这次一来就是一亿美元的超高成本,这也使得“独立日”的历史意义与“生死时速”截然不同。更何况,三月份雨果刚刚摘下影帝小金人,证明了他在演技方面的出色天赋,如果这一次“独立日”在商业票房上实力,虽然不会影响雨果在好莱坞的地位,但人们对雨果的信心难免发生动摇,毕竟以前雨果取得的成功都是以小博大的案例,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能否成功,没有人知道——特别是这部电影还是两千万俱乐部的第一个成员,这就更加敏感了。
也许,只是也许……也许雨果只适合小成本电影呢?也许雨果只适合挑战演技呢?也许雨果此前的票房号召力都是假象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独立日”都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从宣传角度来说,二十世纪福克斯耗资巨大的新颖宣传手段是否有效,又是否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回报;从投资角度来说,两千万片酬是否值得,一亿美元的投资是否应该再把上限往上调;从演员角度来说,雨果能否肩负起真正商业大片的考验;从电脑特效角度来说,日渐成熟的电脑特效投入电影实战之后,能否创造辉煌,还是将会面临“未来水世界”的窘境……
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独立日”在七月份来临之际,成为了全美国独一无二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