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潇说出查到的其中一条线索,说:“谭嬷嬷入宫,她原先要奔向的人是前皇后,只是阴差阳错地到了皇祖母身边。谭嬷嬷背后的人,本来是想利有谭嬷嬷对付前皇后的。”
“两位探子武功高强,他们会是谁杀死的?谭嬷嬷?还是谭嬷嬷另有同党?”夏静月对暗部的人了解不少,一个个都有保命的功夫,能杀死他们的,要么是高手,要么是中了暗算。“能找到他们的尸体吗?”
韩潇将京中传来的信件打开,给了夏静月。
夏静月接过展开一看,信中内容大概是,先前有一名探子失踪,另一名探子怀疑同伴遇害,在调查谭嬷嬷之余,还在查探同伴的死因以及尸体的下落。他在前去慈宁宫前,留下了暗信,如果他在三天之后没有任何信息传回来,说明他已经死了。探子留下了话之后,带了暗部特用的一样小东西进去,并言明在死前会将最后查到的线索留在那里。
也就是说,要想找到两名探子的死因以及线索,得再进慈宁宫一趟,寻找探子临死前留下的东西。
“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夏静月问道。
对方并不知道两名探子是韩潇派出去的人,突兀地回去,没准让对方怀疑上了。因此,必须得寻一个万全的借口回京。
这一点韩潇早就想到了,说:“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中秋,宫里都会办团圆宴。今年国家安定,父皇手中又有余钱,应会大办中秋宴。我估计就这两天,宫里会派人来传我回京。”
夏静月不禁笑道:“你从百坻带回来的那点东西,也不知道够父皇花费多久。”
韩潇说:“最近父皇又赚了一大笔钱,正大方着呢。”
皇帝要在另两个地方办贸易城,叫了明王去帮忙。不得不说,明王在捞钱方面,很有经验,竟然拉了许多商人一起干。
明王的方案是,哪个商人投的钱多,他就让哪个人经营哪一条商路。
卖商路赚大钱,明王的法子的确不错。只是,在韩潇看来,不异于杀鸡取卵。
商路被垄断了,贩往两边的货物只怕会比以前的价格更高,贸易城不仅难以建成,只怕那边百姓的日子会更艰难。
但皇帝对明王的做法非常赞同,在收了一大笔钱后,就全盘交给明王去干,他只负责收钱,余者皆不管。
夏静月听后,沉默片刻,问:“我们要不要去阻止?”
在建贸易城方面,大靖没有任何的经验,一切都要靠摸索。韩潇不想皇帝在另两座边关建贸易城,是认为皇帝此举太过急于求成,他认为必须得等平阳城的贸易城做成熟了之后,再进一步推广,而不是平阳城在还没有弄好的情况下,就立即花费众多人力物力在各个地方一起建。
贸易城的经营,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对商人如何管理,商路如何开通,以及怎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这都得摸索。还有各国与大靖通商,国与国之间该有个法度,各国商人涌入大靖,到时出现的纠纷问题等等,都需要一一去完善。不然,不单对大靖无益,反而会令大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僵,甚至产生摩擦。
韩潇摇头,说:“父皇铁了心要做的事,没有人能够去阻止。”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皇帝那里争取给平阳城全面的权利,让平阳城自由地发展,由平阳城的官员百姓与各国使者相互勾通完善各种问题。
至于另两个贸易城,他由着皇帝与明王去折腾,也是想好了最坏的结果。
北边的北蛮被韩潇灭得差不多,即使大靖在边关闹得再大,也不用担心诸国起乱。而南边边境靠着大靖的最大一个国家是南霖,南霖的关系与大靖非同一般,而且那里还有一个大靖皇帝亲封的遥安世子呢,闹大了,以左清羽的性子,他自己就能把那些商人给办了。
两人便把贸易城的事情都抛开,着重商议现今的难题。
“不如由我去一趟慈宁宫。”夏静月建议说:“借着中秋佳节,我做些吃食献给皇祖母,顺便带着几个暗卫进去,让他们去寻找探子留下来的东西。”
韩潇觉得此计可行,说:“不用另派人跟着进去,免得引起别人的怀疑,就让初晴跟你一道进去,她是暗部的人,到时会知道该怎么做。寻找东西的事,你交给初晴,你不要参与进去,就像往常那样去跟皇祖母说话就行了。”
韩潇为免夏静月被牵涉进去,再三叮嘱夏静月当作不知道这一件事,同时,他还将初晴找了过来,宁愿找不到那个东西,也不要让人怀疑了。
有了对策之后,夏静月这几天就天天往厨房跑,忙着做月饼的事。
大靖的中秋节也有吃月饼的传统,但月饼的种类很少,里面的馅都些花生、芝麻之类的,寥寥几样,且全是甜的。
皇太后为了给夏静月压惊,送了几大箱的东西过来,样样珍贵异常,夏静月拿不出什么好东西回礼,皇太后也不缺那些好东西,就想在吃食上尽尽孝心。
夏静月一口气弄了十几个品种的月饼,有莲蓉月饼、五仁月饼、水果月饼、鲜肉月饼、豆沙月饼等等。
为了迁就皇太后的口味,夏静月仔细回想曾与皇太后一起用膳时,她老人家喜吃的菜肴,特地加了鲜花月饼、抹茶月饼两样。
夏静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广告的机会,估算着平阳城的第一批孜然已经丰收了,特地推出孜然烤肉月饼,准备以睿王府的名义送给各家以下属为中秋礼物。
在厨房飘出浓郁的香气时,皇帝派来的使者到了,宣韩潇回去参加五天后的中秋团圆宴。
正当夏静月带着一群少女在华羽山庄加工加点地做月饼,京城这边已是风起云涌。
康王与宁王两派暗中联手,在明王准备坑宁王的时候,被抓个正着。借着这个机会,康、宁两派的人一起弹劾明王,致使明王这段时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被人找碴,处处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