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村民后,姜蝉便独身一人往双仙峰而去。
然后,在双仙峰,她遇见了三五拨意想不到的人——昆仑采玉人。
对于玉这种东西,姜蝉前世今生都见过很多。
前世,她自己,周边的同事、亲朋,有几个没有带过玉坠子,玉镯子的呢!
虽然,玉的质量不能保证,但,胜在量大。
今生,更是由于出生的原因,她把玩了不少的极品珍品。
虽则如此,但她对它的印象还是在“好看”、“养人”、“值得收藏”这几个词之间徘徊。
至于其它的,她并没有什么兴趣去了解。
所以,哪怕她将关于它的描写从书本里看到了脑子里,她也并没有进一步去理解的欲望。
直到此刻!
她站在比那些采玉人的更高处,看着他们精瘦、黝黑、满身沧桑的样子,那些关于玉的记忆便蜂拥而来。
她找到自己曾经看过的关于开采玉石的记载。
《宋史.于阗传》有记载:“每岁秋,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
《太平御览》有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
从这些记载中看,古人采玉的方法大概有拣玉、捞玉、挖玉和攻玉几种。
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在最初,人们基于审美爱美的意识,在河边拾起美丽的玉石以作装饰,这是捡玉。
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价值,便开始到河流中捞取那些玉石,这是捞玉。
再后来,为了进一步的利益,人们开始在河谷的阶地砂砾中挖取那些冲积物中的玉石,这是挖玉。
最后,当这些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时,人们便开始探索。
他们沿河追溯玉石的来处,然后发现了生长在岩石里的原生玉矿,从此,攻玉这种采玉方法便诞生了。
但,这是一种残酷的方法,它伴随着无数的血泪与生命。
采玉人在这冰天雪地的荒原上搭起简陋的棚子,平时的作息就在里面。
天好冷的,哪怕姜蝉已不惧寒暑,但那些刮在身上的风,仍让她对这天气的恶劣有足够的认识。
采玉人搭的棚子根本就挡不住冷冽的风,那他们每天是如何在这寒冷呜咽的高山之风里休息的呢?
放眼望去,这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高山地带了,估摸着怎么也在四千米之上吧。
这里除了雪,就是裸露在外的黄色岩土,半点绿意也无,一片荒凉。
如果不是为了探秘印证,姜蝉是不愿到这种地方来的。
哪怕是在那皑皑白雪的高峰之巅,对于姜蝉来说,也比这个位置好。
至少,那里的景色还有点看头。
但,这一波又一波的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采玉人,硬是在这里坚持了下来。
他们忍受着环境的摧折,忍受着心灵的惊颤,坚持了下来。
除了生活所迫,怕是没有什么可以逼着他们坚持下来吧。
再想想那些上山、下山的路。
不,那根本就不是路,而是通往地狱的门户。
山道旁的万丈深渊,胆子小点的人根本连脚都迈不动。
就算胆子足够,这路也是一个辛苦活计。
乏力了,恍神了,身子某处不舒服了,这些都可能让人去见佛祖。
但,就算如此了,他们也不敢多做休息。
因为,他们怕,怕那股聚集的心气儿散了,就再也没有站起来的勇气了。
所以,他们只能忍,只能凭着一股意念,度日如年的,一步步,忍到下山。
这里真真是一步一险,不仅高寒缺氧,要应对身体上的负担,而且山道险阻,还要克服心灵上惧怕,就算如此了,一个不小心,还是会是粉身碎骨。
看,就在这个瞬间,不远处,有个采玉人就因为心神恍惚,踩空了。
眼看对方即将跌入深渊,姜蝉及时解开封印,送上一股清风,将那人推了上来。
都已在心下做好了又将失去一位同伴准备的其余人,看着凭空飞上来的同伴,都是呆滞的。
他们甚至都忘了去搀扶轻轻跌落在地的那人。
倒不是他们冷血,实在是这种意外已经发生了太多次,多到他们都已习以为常到麻木了。
就连他们自己,哪次进山不是抱着九死一生的念头来的呢!
所以,对于这出乎意料的结局,且是以如此神异方式登场的结局,他们有如此反应并不奇怪。
大家就这样呆立了好一会儿,包括死里逃生的那人。
最后,是山风换回众人的心神。
他们先是扶起尚在不可置信中的那人,然后都上手拍了拍,想看看他有什么不一样。
虽然什么也没有发现,但大家还是挨着他,拍着他。
死里逃生,如此大运,实在是都该沾沾这幸运。
最后众人让他讲讲是什么感受。
那人也已经回过了神,此时,心情那个兴奋,黝黑的脸色,都能看出一点点红了。
“踩空的那刻,我的心是慌的,总感觉心肝肺都要跳出来的样子。”
“除了慌、害怕、无力,那种等死的感觉,实在是让我无法形容。”
“我也不知道我落下了多久,反正感觉上是从未有过的漫长。”
“就是突然间,眼前的感觉变了。”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是在上升的原因,因为人是有点木讷的。”
“但,就是突然之间,心里不知怎地就明白了自己是在往上的。”
“反正,就是,一种说不来的感觉。”
“那种情况,人怎么会往上呢?”
“我也不知道,心里当时有没有这个疑问。”
“反正,我差不多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往上的,我就突然掉到了地上了。”
“现在回想,似乎是一股风送我上来的。”
“特别是最后到地上这段,那种感觉特别明显。”
“毕竟,那风还专门转了个弯儿,将我送到地上。”
“我,我,真的是仙神保佑了!”
那人说完又跪倒了地上,口中不断嘀咕着什么。
其余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于是,除了那位幸运儿的嘀咕,现场再次静默了下来。
突然,不知是谁提道:“你们还记得关于这座山的传说吗?”
这一提醒,各个都反应了过来。
“就是那个遇仙的传说?”
“我记得双仙峰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
“是啊,说不定这次就是仙女娘娘保佑。”
“那,他运气可真好。”
“是啊,真好,好不容易仙女娘娘显一回灵,就被他碰上了。”
“那也是他运气好。不行,我得多蹭蹭他,说不定,蹭了后我们此次运气大好,能开出一块好的玉石呢!”
……
他们其实都还年轻,只是生活的摧折,让他们一个个提前进入了苍老,那种令人心酸的苍老。
但,无可奈何。
就算到了现代,也没听说,采玉这一行业断绝了。
难道他们缺衣少食吗?
不,只是利益的驱使,让茫茫众生都被裹挟在里面,无法挣脱。
众人在自说自话中,将这次事件归结于双仙峰仙女娘娘显灵的缘故。
并且,回去后,将它作为一种奇遇大肆宣传了一番。
到后来,再来双仙峰采玉的人,便有了拜双仙娘娘以求平安顺遂的传统。
而此时,姜蝉早已在救过人后,继续往雪峰之上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