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科研机构发布的内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很难出圈,更难造成规模性的影响力。
而眼下正值星网因为星野拓荒而热闹的时机,各种各样机构组织蹭热度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网民们基本不会去关注这些偏门的信息。
但蓝遥发的这个东西迅速刷屏出圈,直奔舆论关注的核心地带而去。
发布上线不到两个小时,热搜标题开始一个又一个往外冒。
点开那些内容来看,伊莲恩直接被砸得六神无主,彻底懵了。
#你居然是这样的星野管理局!#
#跨越两百年的豪骗!#
#这才是真实的星野拓荒!#
#我们打赏的钱都去了哪里?#
#一文带你了解星野拓荒的前世今生!#
……
光是热搜标题里附带的标点符号就能充分说明大家对这份报告的主流反应究竟如何。
无数人顺着热搜一路追根溯源,最后纷纷聚集到引发这场大风波的报告上。
蓝遥的报告能得到全网的另眼相待,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是研究所所长的名气虽然不算普及,但他作为大荒站的知名技术粉的身份是相当的出名,不仅关注各个基地的粉丝都有见过他出没,更是知道他最近成了容易基地的重要合作伙伴。比起其他任何粉丝,他都更接近星野拓荒的实际;
其二,就是因为他的报告本身了。虽然他起了一个非常论文式的标题,但正文他并没有发布在学术平台上,而是直接挂在了容易星贸有限公司和自己的研究所网站上,以智库研究成果的形式发布,内容相当的长。
这份报告长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从开头封面一直算到结尾封底,有超过一万的标准页。
如果一个人要从头到尾的浏览完整份报告,一天不眠不休的看也是看不完的。
但虽然很长,一般人却能快速了解报告到底涵盖了哪些内容。
因为蓝遥自己就做了一份逐章配有详细说明的长目录。
心急的人,看一遍目录就能知道他要说什么。
“第一章:星野拓荒项目发展由来——从立项前到落地两百年,星野管理局究竟为我们达成了哪些成就。”
“第二章:星野拓荒项目现状分析——我们现在究竟拥有一片怎样的星野?”
“第三章:星野拓荒项目发展效率概览——基于最近十年的公开数据建模溯源研究成果。”
“第四章:星野基地发展模型研究——一座基地生与死的标准与生命轨迹。”
“第五章:星野基地生产模型研究。”
“第六章:星野管理局组织结构及工作模式研究。”
“……”
正因为能一眼看到报告的全篇格局,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份关于星野拓荒项目的超大型研究成果。
只有大家想不到的,没有报告没涵盖的。
甚至可以说,这名义上是一份研究报告,实际却是无数报告的超级大集合。
超一万页的详细内容足以说明这份报告的分量有多足。
这么关键的研究自然不是完全免费的。
整份报告有80%的内容都是需要付费的章节,而且付费点以章为单位,允许任何人以不完整的形式购买阅读。
但尽管对付费内容进行了切分,要阅读单独任何一个部分,也都还需要不菲的代价。
信息又多,还要收费,价格还不便宜,这些都是让科研成果迅速沉底冷门化的重要因素。
但蓝遥的报告并没有走上相同的命运。
事实上,这个东西一经发布,前台显示的购买量就在节节攀升。
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出于好奇,试着购买了一个部分来看个新鲜。
但看完之后,他们就出不去了。
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都足以刷新他们对星野拓荒原本的认知。
很多人根本没看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已经忍不住要上星网嚎叫了。
这也是热搜标题不断涌现的原因。
在这种整个星博都在看报告发感想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看客忍不住加入其中,然后一起被震撼。
这样一波关注星野拓荒的热度,对星野管理局来说,却是一份剧毒的毒药。
而原因很简单。
因为报告的内容极其详细。
而且,全部都是难以辩驳的详实数据。
蓝遥在报告开篇的讨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星野管理局一直不断强调自己的工作成果,并要我们相信他们倾尽全力且专业。那他们真的是这样吗?
看到这里时,很多新入坑的读者都还不能反应过来。
星野拓荒不是做得挺好的吗?
看看那些宣传片,多美!
看看那些人,多满足!
广袤无垠的星野荒原,没有星野管理局的支持,那些神奇的画面怎么可能实现?
但很快,报告就用实打实的数据粉碎了读者的这个信念。
你所以为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那只是在为失败粉饰太平。
星野管理局从来不肯公开具体的数据,历年也多是用整体性的数据来糊弄公开以及项目汇报方面的要求。
只从整体看,星野管理局在几乎所有维度上拿出来的数字都是绝对的正增长:投入的资金规模、服务人数、星野活动面积、资源产品贸易规模等。
但事实究竟如何?
蓝遥直接建了一个能够容纳缺失值的模型,通过不断新增的数据矫正去还原星野拓荒的真实面貌。
其中,作为星野管理局表现水平的数值依据,就是机构在两百多年里所有向议会公开的数据。
蓝遥把这些数据全部按照星野管理局自己给定的定义拆解了出来。
而作为验证值的,则是所有来自大荒站直播、历史研究、口述史整理中提取出来的细节信息。
还有一部分,是星野管理局自己对外阶段性公布的数据。
只对比星野管理局的周期披露,和来自拓荒者和观众获知的终端数据,马上就让读者发现第一个问题。
星野管理局公开的全部是全星野汇总的节点数据,完全掩盖了中途的波动数据。
比如说,星野管理局统计每年星野基地情况的时间点,是在一期拓荒者落地后一年,新的拓荒者团队尚未出发的时候。
这个时间节点的特点就是,会失败的团队基本都已经失败了,它们落地带来的数据增长和它们失败带来的数据减损相互抵消,完全没有体现在星野管理局的统计数据里。
蓝遥很清楚的提出一个疑问:星野拓荒已经过去了215期的周期,为什么3级基地只剩下了五百多个?1、2级基地到底还有多少?
他从历史研究里面还原出了星野拓荒团队的扩张过程。
总计215期的星野拓荒者,实际对应的初始星野基地并不是2150个,而是至少3100个。
星野拓荒第10到第90期,还有第120到160期的这两个时间段,都有明确的多项证据证明星野管理局实际发出去的拓荒团队都达到平均一年20个。
3级基地是一条公认的标准,是星野管理局判定一个星野基地能否克服初期的环境威胁,独立生存下来的及格线。
也就是说,即便还有1、2级基地长时间存活,那它们对星野拓荒的贡献都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3100个基地出发,现在只留存下来五百多个,也就是刚刚到达16%的基地存活率。
这个数据,合理吗?能被接受吗?
蓝遥在这个章节免费内容的最后,写下了这么一句话:“16%的基地存活率,可以被视为16%的成功率、84%的失败率。3100与500之间的数值差,星野管理局看到的是消失的基地,而我们还能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命。”
这个数据是报告里第一个冲上热搜第一的话题。
#有谁看见那16%背后的亡魂?#
同一个章节的付费内容中,呈现的就是这个数据计算的全部过程与所有的资料来源,让所有不愿意相信真相的读者看完都只能哑口无言。
甚至,蓝遥引用的资料里面,都有星野管理局自己以往曾经发表的公开言论,无从抵赖。
星野管理局是知道这个失败率的,还以此作为自己的政绩指标,称“通过改善指导模式与方法,使得星野基地失败率逐年下降”。
从90%到73%的下降,值得欣喜吗?
这么高的失败率,背后的人员死亡率到底是多少?星野管理局为什么从来拒绝公开?
最重要的是,90%的失败率,这个起点是应该被接受的吗?
星野拓荒真的有这么难吗?
如果是,星野管理局这些年做的那些宣传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又有多少虚假的成分?
再反过头来看,容易基地作为至今为止最新出现的一个拓荒者基地,在事实上一路遭受星野管理局多次亏待和暗地里的限制,从情理出发也不可能被评估为生存竞赛中的“优势选手”。
但他们却实际上实现了606人的100%存活。
100%存活与90%失败。
这个数据又该如何看待?
这究竟是容迪这个出色领主制造出来的奇迹,还是星野管理局不小心泄露出来的正确?
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基地,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嘉奖和肯定,还被完全模糊的条件判定为“异常”基地。
面对基地领主的询问,星野领地考核官的回答居然是“按着流程办”。
那,什么是星野管理局的流程?什么是星野拓荒的标准?
星野管理局对星野拓荒项目的管理体系与标准,真的合理吗?
星野管理局这两百年的时间,到底是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在做事?
作者有话要说:听说蓝遥发了份报告后——
容迪:(捧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吧唧吧唧吧唧。
任子墨:(捧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吧唧吧唧吧唧。
胖鸭:(仰头看着瑞徹一号偷渡的瓜)嘤嘤嘤……
——————————
嗷嗷嗷!谢谢小可爱们送的营养液~~~~!
——————————
感谢在2020-12-2921:18:12~2020-12-3020:11: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醴华44瓶;尖仔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