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忠嗣丢官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出身可是名门望族。和安禄山一样,来自西突厥部落,不一样的是安禄山的出身是部落大巫之子,而哥舒翰是哥舒部落首领的嫡传。
按突厥的习惯,常常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他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亲是哥舒部落的首领,叫做哥舒道元,曾经做过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母亲尉迟氏身世更为显赫,是于阗王的公主。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就出生在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
哥舒翰生在望族,他家有权有势,可谓天之骄子,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但由于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虽说青年时期家族的荣耀使他不思进取,但也有颗侠肝义胆,凡是别人有求于他,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办到,也交下一帮好朋友。
太宗时期,西突厥被灭,祖父哥舒沮被太宗诏令,举家迁到长安任职,父亲哥舒道元虽然后来回到安西,做了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但任职不久又被召回长安。直到哥舒翰四十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守孝三年。这时候的哥舒翰家,在满是皇亲国戚的长安,已没落的形同布衣,勉强靠着父辈的荫蔽在长安府做个小官,备受当时的长安府尹都尉的欺凌和轻视。
哥舒翰哪受过这气啊,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毅然弃了官,跑到河西从军,他要从河西边关重新打造曾经属于哥舒家往昔的荣耀,投入到当时的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
天宝元年,唐军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出身显赫,颇有名将风度的哥舒翰由于作战勇猛,崭露头角。河西节度使王倕就把这个小城交给了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谨,青年时期养成的侠义做派很快获得手下拥戴,三军无不震服,心甘情愿的为他冲锋陷阵,他也从这里开始了军事生涯的起步。
天宝五年,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很快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
王忠嗣,丰安军使王海滨之子,武介之战中王海滨战死,留下这么个9岁孤儿,被玄宗收入家中,作为义子,自幼和现在的太子李亨一同长大。
武将之子当然尚武,王忠嗣练就一身好武艺,开元十八年被任命为兵马使,首次随军出征,在玉川战役中率领仅300轻骑兵就成功偷袭了吐蕃,在这次偷袭中斩杀吐蕃敌军数千人,一战成名。后来亲率10万骑兵出雁门关北伐契丹,在桑干河一带三战三捷,打的契丹全军覆没。又于天宝初年完胜突厥,并且割下了乌苏米施可汗的首级回到长安,震惊大唐,被封为清源县公。再加上有玄宗这个干爹做后盾,朝中武将中地位极高。
家教很好的哥舒翰,自幼就通读《左氏春秋》、《汉书》,言行举止,处处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武也行,文才也可以,在当时的军中并不多见,很对士兵们的胃口,他视金钱如粪土又重义气,更是得士兵们的欢迎。第二年慧眼识才的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开始独当一面。
在对付吐蕃的入侵,讨伐吐蕃的一次战役中,有个副将不听他的指挥,闻鼓不进,鸣金不退,险些使哥舒翰的军队陷入重围。哥舒翰的军中哪能容得下不听他号令之人,没有什么请示汇报,战斗结束直接就用木棒打杀此副将,杀后才上报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当然支持他,不但不责怪,反而借此事整肃旗下大军,并且对哥舒翰治军之策大加赞赏。河西军中军士凛然,军容大振,每逢作战,就连其它军中也再没有敢于战斗时不听号令的。
以前,每到麦熟季节,吐蕃就派骑兵去积石军屯田的地方抢收麦子,他们得意地把积石军麦田称为“吐蕃麦庄”,年年都是汉人种田他们来收割。刚刚到任的哥舒翰得知这一情况,十分气愤,他决定狠狠教训一下吐蕃人。七月,吐蕃的五千骑兵又来故伎重演,以往情形,唐军都守在城中闭门不出,这次不一样,新来驻守的哥舒翰和以往的将领不同,咽下这口气可不是他的脾气,调动大军精心部署,层层埋伏,习惯了毫无阻碍收麦子的吐蕃军猝不及防,五千人的秋收团竟无一人逃脱。
收割不到麦子,吐蕃人哪里肯同意,除了你哥舒翰,汉人军队中真没有其他人敢阻止,这次还杀他们这么多人,哥舒翰这下可上了吐蕃人的黑名单,于是就想设伏猎杀哥舒翰,还回到汉人种田他们来收割那一段美好时光。
哥舒翰有个马僮,当时才十五六岁,臂力过人,每次出战,他就跟在哥舒翰马前,就像当年秦叔宝的马前张宝,马后王横一样。汉朝有个大将叫李左车,哥舒翰就给他的这个马僮起名左车。哥舒翰擅长用枪,每当追上敌人,就用枪搭在敌人的肩膀上,一声暴喝,敌人一回头,咽喉就被刺中,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左车马下割取首级,以报军功,主仆二人配合默契,习以为常。这马僮左车腿脚灵活,奔跑如飞,近身厮杀从不知道什么叫后退,让敌人胆战心惊,吐蕃人视他俩为凶神恶煞。
一次哥舒翰率部八十人外出巡视,在苦拔海(今德令哈尕海湖)一带遭遇吐蕃军埋伏。吐蕃军在此设伏是蓄谋已久的,准备了好长时间,对恨之入骨的哥舒翰是志在必得,终极目标就是要了他的命。
这次哥舒翰终于闯进他们的伏击圈,吐蕃军精兵分成三个梯队,三百人从山上疾驰而下,从三个方向冲击哥舒翰的队伍。
虽说猝不提放,但哥舒翰一点不慌乱,在马上很快看清形势,决定擒敌先擒王,纵马杀向敌军带队的将领。一把长枪左挡右刺,时而是枪,忽又成棒,马僮左车也是如影随形,二人完美配合,杀完这队的带兵将领,也不恋战,拨转马头就去找另一队的将领,连杀两将,战斗的关键时刻哥舒翰的一把长枪竟然断为两截。来不及换兵器的他死战不退,就持着半截枪与敌人最后一员将领搏杀。
马僮左车寸步不离左右,生生凭着两条腿跟上哥舒翰,哥舒翰持着半截枪抢到跟前贴身近战,裹住敌将,使他腾不出手,左车在下面持着长刀猛攻敌将马匹和下三路,只几个回合就将最后一员敌将斩于马下,八十人硬是把三路吐番军全部打垮。
哥舒翰的勇猛让他们吃尽苦头,后来再也不敢打他的主意,更别说来抢麦子了。有诗赞: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自此一战,猎杀他的三百吐蕃精兵反而被他全部猎杀,哥舒翰名声大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也在战报中将其勇猛详加描述,力荐朝廷任命他为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使。王忠嗣的力荐,让玄宗都知道了河西军中冒出一员虎将,见到战报几乎都没犹豫,立马就按王忠嗣的请封下诏册封。
河西边关可不同于安西四镇,这里离长安可是太近了。吐蕃用兵每次发起点都是石堡城,他们以此为据点,先占领周边重镇,然后重点破陇右,遮断河西,切断西域的安西四镇和大唐的联系,以此为跳板再兵锋直指长安政治中心。这也是玄宗为什么派干儿子王忠嗣统兵于此的原因。
而吐蕃兵眼下驻防的最前沿,石堡城,就是他们能快速出兵,迅速撤退,大唐还拿他们毫无办法的一个要塞。
石堡城又称铁刃城,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湟源县。是湟水河流域与青海湖地区之间的要地。它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坐落在一座红色的悬崖峭壁上面。石堡城主要建在大方台上,是一个三角形方台,面积大到可以在堡内驻守上千人。城堡沿着三面断崖垒建而成,城墙是用长条形巨石堆砌,非常坚固。他不远平行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方台也可驻兵四百人,中间只有一条山脊小径,是吐蕃进攻大唐最近的出兵点,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双方自汉朝时就展开争夺,均伤亡惨重。
开元初年,玄宗有大唐太宗年间吐蕃攻入长安的教训,他的开元之治宏伟蓝图下,哪里能让吐蕃在此咽喉随意插刀,多次密议后,信安王李祎大胆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日夜兼程奇袭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措手不及,伤亡甚众,石堡城再落大唐帝国之手。
玄宗遂改石堡城为振武军,留兵设防。自此,唐河西、陇右地区连成一片。吐蕃失去石堡城的战略支撑,连战连败,国内哗然,要知道大唐铁军同样可以此为据点随时进攻吐蕃,迫于压力,遂二次派使求和请婚,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从中斡旋,唐亦应吐蕃要求,两国罢兵,并在赤岭开设通商口岸。
不想十二年后,换了一茬又一茬驻防的唐军疏于防范,让不甘心就此屈从,更加垂涎大唐富庶的吐蕃,暗中准备,钻了空子,竟用当年信安王李祎的奇袭战术,再次夺回了石堡城。
石堡城在大唐手中时,已让玄宗尝到了甜头,河西十多年的安定都来源于此,他焉能容忍,河西节度使王倕也因此丢了官。派干儿子王忠嗣来的目的,正是伺机夺回石堡城。
可在河西干了一阵子后,王忠嗣的想法和玄宗出现了分歧,他认为只要在积石山摆下重兵,并不会出现玄宗担心的事,局面也不会坏到哪去,石堡城的战略要点的地位就会下降,变得并不那么重要。
接下来他也是这么干的,经过周密部署,他用兵击败吐蕃布防在积石山一带的吐蕃精锐,并大大小小建立起几十个战略要塞,西北的防御战线被他连成一线,只要战线稳固,吐蕃哪敢出了石堡城向内进攻,他们前脚出去,就会让大唐铁军前后夹击,包了饺子。
用这种重兵防于侧的震慑力,用最小代价消灭吐蕃有生力量的战略防御策略,其实是王忠嗣破了石堡城这个局,他也不需要用数万将士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事实也正是如此,吐蕃虽然又占领了石堡城,可要向以前那样随意出击,怎会不考虑大唐在积石山的铁军呢?
这种局面已形成,王忠嗣觉得自己这两年没白干,高高兴兴进京向玄宗汇报,没想到,朝堂上玄宗的脸冷的像三九天的冰,听完他的话就沉声问道:“你的战略布防都做好了,石堡城为何还不打,你准备啥时候打?”
王忠嗣以为玄宗没听懂他的战略构想,又低着头不厌其烦的讲述了一遍,告诉玄宗这仗要是打,绝对是赔本买卖,不能打。玄宗在上面听得脑袋都大了,末了来了一句:“你就说啥时候攻打石堡城吧?你要不敢打,我派人打,你做支援。”
王忠嗣听傻了,玄宗拂袖离去,他都没回过神来。晕晕乎乎下来朝堂他紧跟着做了一件更傻的事,他直接去了太子的府邸。他觉得应该把心中所想,近两年所作所为和太子说说,让太子去劝玄宗。
为什么说他在这事上犯傻呢?其实他不是玄宗,不知道他这个皇帝干爹在想什么,现在可是盛世,盛世要的不是你防御的功绩,要的是你打下石堡城为这盛世再添一笔浓墨,文官干什么,农事商事为帝国积聚财富,武将干什么,要的是你开疆扩土立边功。几万将士的鲜血尸骨对他玄宗算什么,他根本就没想过。
更傻的事是什么,你怎么能在这时候去找太子呢?太子李亨与他自幼一起长大,情同兄弟,可李亨在这些年宫中斗争中早已锤炼出来,听他说完玄宗的态度,已是觉得这个兄弟站在悬崖边上了,不打石堡城,你是自己把刀子递给了仇家李林甫啊。而且刚在玄宗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就跑到他这里,这不是要把太子也往坑里带吗?太子李亨劝说了几句,日后可能让人家抓住把柄的话更是不敢露出半个,再不多言。
王忠嗣是什么人,爱兵如子,曾言:“岂能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他不愿昧着良心拼上几万将士鲜血为自己加官进爵。
玄宗再次催战,他依然未动,玄宗就命董延光率兵攻打,他做支援。一场恶战下来,唐军死伤上万兵将也未将石堡城拿下,董延光为了洗白自己,战报中称王忠嗣阻挠军计,支援迟缓,致使进攻失利。玄宗本来就对他不愿亲自统兵攻打石堡城有了看法,李林甫又趁机指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称其欲拥兵尊奉太子。
这就是他那天下来朝堂直接去太子那的祸端,小辫子一把被李林甫攥住,岂肯轻易撒手。玄宗一怒之下将干儿子下了大狱,欲杀之。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