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阁 > 历史军事 > 逆水行周 > 第五百零三章 婚娅

第五百零三章 婚娅(1 / 1)

长江江面,百舸争流,无数冒着浓烟的火轮船,在大江之上往来穿梭,身处临江某食肆靠窗座位的房玄龄,看着江面上一条巨蟒横跨南北,不由得感慨万千。

那巨蟒是长江浮桥,横跨大江两岸,连接北岸汉口(汉水入江口)和南岸夏口。

这座长江浮桥是一项宏伟的大型工程,可让马车对向通行,又有三座通航孔,方便火轮船穿过浮桥,往来长江上下游各地。

房玄龄知道这座浮桥修起来可不容易,去年雨季长江中游水位大涨,江水流速骤增,差点就把浮桥扯断了,所幸鄂州官府当机立断,按照应急方案将浮桥拆解,躲过了洪峰,事后又把浮桥“组装起来”。

有了长江浮桥,超负荷运转的夏口港总算松了口气,而夏口作为长江枢要,发展十分迅速,他奉太子之命到夏口公干,如今公务办完,抽空在城里走走、看看。

看看夏口发展成什么模样。

他是便服出行,所以没人知道他的身份,食肆伙计只当他是寻常客人,按照要求上了几碟小食,便没来打扰。

房玄龄看着江景,看着江上如过江之卿的火轮船,听着耳边传来的说话内容。

那是不远处另一个靠窗的位置,有两名男子在闲谈,而闲谈的内容,是其熟人家里的一门婚事。

此事和房玄龄无关,不过听听也无妨。

这门婚事,新郎为折冲府军将,新娘为商贾之女,双方成婚,聘礼和嫁妆不得了。

流通券就不说了,金、银、宝石首饰数不胜数,尤其来自狮子国的红、蓝宝石首饰,璀璨夺目,华美异常。

婚宴同样不得了。

一水的海鲜席,各种名贵海鲜仿佛不要钱一般,甚至还有鲜活海鱼现做的佳肴,让前来道贺的宾客大饱口福。

房玄龄只是略微听了一下,然后心中估算了个大概,不由得悚然动容:这可比山东士族之间联姻时所出聘礼、嫁妆多多了!

而这门婚事,男女双方出身寒微,连庶族都不是,女方家是商贾,财大气粗倒也可以理解,然而新郎不过区区折冲府裨将,怎么老丈人对女婿就这么大方?

又听了一会,原来是这新郎的同母弟有了出息,于不久前的殿试中了进士,而新郎因为表现出色,即将入军校深造。

如此来,事情再明显不过:结为婚娅(姻亲),各取所需。

男方前途无量,女方财大气粗,于是一拍即合。

以房玄龄的观点,这种功利性极强的婚姻充满铜臭味,但寻常人的婚姻不就是这样么?

不仅如此,男方实际上不穷,家中办有作坊,向两洋贸易公司供货,借着海贸大兴的东风,财源广进。

所以男方出得起丰厚的聘礼,即便对上了腰缠万贯的丈人,也不落下风。

然而,男女双方家中产业,并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商号、工场。

即便如此,这门婚事的“奢华”程度,依旧超过房玄龄所知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嫁排场,从一个侧面表明,荆襄、两湖、两淮之地新兴大户的财力有多强。

许多荆襄、两湖、两淮的庶族经商或者开设作坊、工场,所以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又有许多出身卑微之人从军、以军功晋升,或者靠读书靠科举成了举人,于是这些人相互间结为婚娅,渐渐“自成体系”。

这些新兴大户有财力供养子弟、族人读书,靠着科举考试入仕,有了稳定的上升通道,所以言谈举止间,对于士族开始不那么仰慕了。

有前途的和有钱的相互联姻,再正常不过。

而士族间的婚姻,门当户对是重中之重,山东士族尚婚娅,姻亲可以不是官,但必须是门当户对的士族子弟。

所以士族间婚嫁之事按理不该沾上太多铜臭味,但没有钱财却万万不可。

房玄龄知道最近几年,一些高门士族,也开始和二、三流士族联姻,前提是男方要拿出足够的“陪门财”。

何谓“陪门财”?

很简单,高门士族把女儿嫁给二、三流士族子弟,这算是“有辱门风”,所以男方是占了大便宜,必须给予大量钱财作为补偿,此即为“陪门财”。

说白了,就是高门士族手头紧,所以本来只能嫁给门当户对家族的女儿,不得不“下嫁”给门望不如自家的士族子弟。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因为粮价、布价持续十余年走低,导致士族们的庄园收入大减,因为家里手头紧,那么原本的傲气也得适当“收敛”一点,靠嫁女儿获取大量“陪门财”,补贴家用。

这就是无奈的事实,高傲的士族,曾经坐拥闭门为市的大庄园,如今财力却渐渐捉襟见肘。

在这么下去,也许将来有一天,庶族子弟,也可以凭着优厚的聘礼,迎娶知书达理的士族女。

这种情景只是想,就让房玄龄有些失神,他作为清河房氏子弟,有些难以接受士庶之别就这么消失了。

但是,世道再这么演变下去,这一天恐怕迟早会到来。

自科举制实施以来,士族本就渐少的优待已经不复存在,士族子弟凭门荫入仕这种特权已彻底被天子废除,士族子弟们想要入仕,除了希望渺茫的征辟,就只有参加科举。

士族子弟不怕考试,然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堂、族学,其课堂里挤满了无数发奋读书的庶族学子,随着时间流逝,将来的科举,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一个士族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恐怕要面对十个甚至二十个庶族考生的挑战。

大量销售的各类书籍、日益发展的学政,让士族子弟的家学优势逐渐销弱,为科举而读书的庶族子弟,靠着死读书、“题海战术”,正快速缩短与士族子弟的学问差距。

房玄龄在想,再过十来二十年,若士族子弟连考试都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可如何是好?

如果接连几代人都没得官做,庄园又撑不下去,失去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士族,光靠名望又如何过日子?

莫非就只能靠嫁女收“陪门财”来补贴家用?

这样的未来,房玄龄不敢想,他知道一旦远离权利中枢太久,譬如两代人都没官做,绝大部分家族都会家道中落。

两代人是多久?四十到五十年。

江南士族的衰落,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多年。

江南士族,由侨姓、吴姓构成,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南渡者称为“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江左原有士族称为“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

然而历经侯景之乱,江陵之破,到了陈国灭亡时,江南士族已经元气大伤。

陈郡谢氏、吴郡朱氏于侯景之乱遭灭族大祸,后嗣衰微,如今已难寻其人物和事迹。

吴郡顾氏,在陈亡之后并无子弟仕官。

琅邪王氏,江左袁氏,吴郡张氏,吴郡陆氏,陈亡之后只有些许子弟仕官,官位高不到哪里去。

兰陵萧氏稍好,梁国灭亡后,萧梁宗室在朝为官,而天子的德妃萧氏为梁国公主,其同母弟萧瑀颇受重用,但也仅此而已。

江南士族八大姓,现在的名望,早已不及当初侯景之乱前的全盛时期,时间跨度就是四十余年(两代人),原因是战乱。

这是南边的情况,北边呢?

齐国灭亡,山东士族被长安朝廷排斥,好不容易有机会翻盘(尉迟氏的邺城朝廷),这机会却随着邺城朝廷的覆灭而消散。

山东士族被挤出权力中枢,原因同样是战乱,两个邺城朝廷的覆灭让他们没了依靠。

尉迟氏败亡迄今已有二十来年,再过二十来年,就有五十年,房玄龄觉得,政治上受排挤、经济上受打击的山东士族再不想办法,迟早步江南士族后尘。

也许,将来新君继位,对士族的敌意会减轻?

但当今天子年富力强,而太子和诸皇子,似乎也对士族没有什么倾慕之情。

这一点,作为太子佐官的房玄龄很清楚。

天下又不太可能会再次大乱,不会再有第三个邺城朝廷出现。

所以,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潮流,出身山东士族的房玄龄无法挽回什么,只能独善其身。

最新小说: 三国:无限极品大礼包 韦浩李丽质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三国第一霸主 超级兵王 大唐太子李承乾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此女抵万金 抗日之超级壮丁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