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白大人当然知道了门外发生的事情,他甚至在周林氏一行人刚刚到达城东清廉巷的时候,便预感到了要出事。
这些人恐怕就是冲着自己的大理寺来的。当时,脸色黝黑,身形高瘦的白大人便下令,关紧了大理寺的大门。
果然,不过些许功夫,手下的幕僚便将周林氏的话原原本本的汇报了上来。白大人听完便知道今日的事情恐怕不能善了。此事很是棘手,那兴王乃是当今圣上的胞弟,位高权重,这兴王府的事情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卿能管的了的。
况且,此事恐怕还涉及到那位新晋封的安南公主。这几日京城里私下流传的那些流言,白大人自然也知道,他甚至知道得比那些普通百姓还更多些。这事关公主的名节,皇室的脸面,一个处理不好,自己的身家前程可就堪忧了。
更何况,那位公主刁蛮任性的暴烈脾气,京城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可是个一言不合,就是能活活抽断一个朝廷三品大员的腿的主儿。
想到两年前,翰林院王大人不过是嘲笑了一句崔状元,就被当时还是郡主的安南公主用鞭子抽断腿的情形,身体单薄的白大人忍不住全身的惧意,打了个冷颤。
“来人,速速将此事报去兴王府知晓,请兴王爷示下。”白大人只沉吟了片刻,便做出了决定。“在兴王府回话之前,紧关大门,任何人不得出去。”
如今已经过了小半个时辰,兴王府那边一直不曾回话,白大人已经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大堂上不知道走了多少圈了。可兴王府不回话,他是不敢开堂的。
大门外传来的阵阵鼓声,如重锤一般一下一下的敲打在他的心上,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承受不住了。
“大人,不能再拖了。”一位幕僚一边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外面围观的百姓已经越来越多了。若大人你再不升堂,被那些御史大夫知道了,恐怕会参大人您一本的。”
白大人为官二十多年,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可现如今兴王府一直不回话,若自己接下这个案子,那肯定就会得罪兴王府的。到时候,有没有御史参他,还不都一样是仕途不保。
不,这还不完全一样,若只是被参,大不了是丢了这乌纱帽,可若是被兴王府给记恨上了,那自己的身家性命可都难保了。大门外停放的那具棺材,可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白大人想起家中新纳进来的美妾,还有自己那刚刚才满月的孙子,咬了咬牙,“再等等,再等等。”
……………………………………………………………………..
兴王府,外书房。
兴王低头想着刚才大理寺送来的消息,心下一阵烦闷。这王府的下人们真是该整顿整顿了。看看这些人做事是越来越敷衍了,如今,竟然连个平民大夫也处理不好,还让那周家人捡回了尸体,告上了大理寺。
真是一群废物!
“王爷,王妃请您回后院一趟。”书房门口的张管家知道王爷心烦,可王妃来传,他一个外院管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回话。
“知道了。”兴王打开了房门,疾步向内院走去。
后院内,兴王妃一脸心疼的抱住自己的女儿,“安南,你别怕。你父王会为您做主的。”
“母妃,如今都已经闹到大理寺了,若是这件事闹开了,女儿可怎么活得下去啊。”安南公主忍不住哭了起来。这几日一直养在王府的安南还不知道,她在悦来客栈与人厮混,婚前失贞的事情,京城里早就悄悄的流传开来。
兴王妃只能抱住自己的女儿,轻轻的拍打着她的后背,“别怕,没事的。有你父王在呢。”
兴王刚踏进后院,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妻女抱在一起哽咽的情形。
“好了,都别哭了。让下人看到了成什么体统。”兴王邹紧了眉头。
“王爷,听说那周家人状告到大理寺去了,若是因此事牵扯出我们安南的那些事情来,那该如何是好啊?”兴王妃见自己的夫君来了,便如同见到了主心骨般,立即问了起来。
“不用担心,本王不开口,那大理寺卿是不敢接下这案子的。”兴王不想告诉自己的妻女那大理寺外越来越多的围观百姓,只是匆匆安慰了两人几句,就离开了。
“王爷,大理寺又来人催促了。您看?”兴王刚刚回到外院,张管家便上来回报了。
“催什么催,让那边拖着。”兴王很是不耐,这件事眼看就要闹大了,自己养的那帮子幕僚却还没有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王爷,拖不住了。”张管家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大理寺来人说,御史台那边有几位御史大人已经到了大理寺门口了。”
“什么?”兴王不由顿住了脚步,“是谁把事情闹到御史台那边的?”
张管家摇了摇头,眼睁睁看着王爷走向了幕僚们的客院,没有留下一句应付大理寺来人的话。
张管家不知道那些御史们为什么会来,可王姒轻却猜到了。
这一定是李元澈的手趣÷阁。那个自信的男人既然安排了这么一出好戏,又怎么可能轻易的让大理寺混过去呢?
王姒轻想起那个总是胸有成竹,自信而又内敛的男子,不自觉的扬起了嘴角。那个男子,恐怕只有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偶尔露出些小心翼翼的不确定来吧。
“小姐,看样子,这大理寺的大门是不会打开了,咱们先回去吧。”丁二牛见四周越来越多的百姓围了上来,有些担心小姐的安全。今日出门前,不曾想有这样的热闹可看,他可只带了两名护卫出来啊。
“不,这门一定会打开的。”王姒轻看着大理寺门口的那面登闻鼓,此时击鼓的人早就不是体弱无力的周林氏了,而是换成了刚刚才来的一位黑脸御史大人。
四周围观的百姓们见有御史代替周林氏击鼓鸣冤,便轰然叫好。一时间,阵阵“青天”之声响起,更是让那位击鼓的御史大人热血沸腾,双手更加用力起来,浑然没有半点文人书生的无力感。
这“名声”二字,乃是朝中这些御史大人们终身的追求,更何况是“青天”的名声!
御史击鼓,必可上达天听。
这大理寺的门是再也关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