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厂在郑胜仁们被打事件后没几天,即在家属区内,建立了一个小卖部。【高品质更新】小卖部里的商品,比当地小卖部里的商品,还要丰富一些。从此,厂里的职工买商品,再也不用和当地人搅合在一块了。到了后来,当地人也来洪江厂的小卖部里买东西,当然,在洪江厂家属区内,当地人还是有所顾忌,不敢随便撒野的,毕竟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嘛。
紧接着,厂里又自办了一所学校——洪江机械厂子弟学校。起初子弟学校只办了小学和初中,后来随着洪江厂的孩子们长大,鉴于形势的发展,又开办了高中,那是后话。
过了不久,厂里又将卫生所升级成了一所正规的医院——洪江医院。由于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特别简陋,红星公社医院的医生,大多是由“赤脚医生”转化而来的。
“赤脚医生”是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的卫生员的亲热称呼,它诞生于大跃进时期,后来几经坎坷,直到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后,逐渐壮大起来,形成了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网络。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部很红的电影,叫做《春苗》,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赤脚医生的故事。
赤脚医生,多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只会一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三脚猫的把式。这些赤脚医生进了红星公社医院后,因摇身变成了公社医院的医生,且成了吃皇粮的人,那“赤脚”两字便被抹掉了,成了堂堂正正的医生。成为正式医生的原赤脚医生,虽然人还是那个人,医术也未见有什么提高,但是身价提升了,原赤脚医生的嘴脸,也随着身份的转变而跟着变换了。他们由原来对待农民兄弟,有着春风般温暖的笑脸,变成对待农民兄弟像对待阶级敌人那样,如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弄得农民兄弟见到公社医院的医生,便心惊胆颤如老鼠见了猫一般。
于是当地农民,包括地方上吃皇粮的人,都愿意到洪江医院来看病。虽然洪江医院的医生,脸上也并没有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的热情。但起码,洪江医院的医生们,亦不会给病人摆脸色,而这便让农民兄弟们感到了很温暖。唉,可见农民兄弟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是很容易便能满足的。
其实,开始时洪江卫生所是不接受当地人看病的,可是,当地人尤其是当地的农民,进医院看病,都是病得很重的病人,医生也不能违背职业道德,眼看着病人万份难受的样子而将病人赶出医院,不得已,医生便只好给病人看病,并开药治疗。
如此开了头,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地方上的人便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地都涌到到洪江卫生所来看病了。鉴于洪江卫生所地方太小,红星公社的头头们倒是很为民着想,他们找到洪江厂的领导,请洪江厂将卫生所规模扩大。洪江厂领导正发愁如何改善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呢,于是,红星公社的头头们一找到洪江厂的领导,洪江厂领导当即便同意了红星公社的这一请求。
红星公社出地(洪江医院健建离新四村约200米远的地方,以方便洪江厂职工家属看病),洪江厂出钱,工农携手,很快,洪江医院便建成了。这是洪江厂唯一和地方上共享的项目。
洪江医院给当地山民带来了便利,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
洪江医院后来接收地方上的人看病,因为看的病人多了,因为医生的医术是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高的,所谓熟能生巧,洪江医院医生们的医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洪江厂的医生奉行救死扶伤,医德很好,当地人在洪江医院看病和洪江厂职工看病,其收费都是一样的低廉。故洪江医院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医院,甚至连远在几十里路外的的山民,都慕名前来看病。
洪江厂的小社会里,唯有洪江医院是与当地人共享的。
洪江机械厂建起了一整套的生活保障体系,如医院、托儿所、学校、公安分局等等,厂里有了自己完整的生产、生**系,形成一个状似“小社会”的特殊社区。至此,洪江厂的工厂办社会的模式,正式运行。而这——工厂办社会——也是整个三线工厂共有的模式。
自此,厂里的职工大多和围墙外的地方上的人,鸡犬之声相闻,却是各自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里,除了买卖菜肴等生活品外,两个社群里的人多是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洪江机械厂的工人们,只有吃菜的问题没有解决了。
工人们虽然有很多家自己都有自留地,自留地里人们大多也都种的是蔬菜,但是工人们的第一要务是生产,虽说是在大山深处,但是厂里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却是要求的相当严格的。而且,因为山外面的世界,此时依然处在文化大革命的热潮当中,生产尚未恢复。因此,三线工厂的生产任务相当繁重,工人们加班加点的赶任务,已成为家常便饭。这一来,工人们自家的自留地,便没有太多的时间打理。很多人家的地里都长满了野草,这些野草甚至比蔬菜长得还要好,还要壮实。
好在,职工们的吃菜问题,不久后,既得到了解决。
说来也简单,人的趋利性是天性,只要有钱赚,便有人为之,赚钱是不需要人教的。
工人们没有时间种自留地,他们便想尽办法,到当地农民家中去采买蔬菜。当地真正的农民是很淳朴的,当地农民的家里普遍都很贫穷。
当地的农民虽然野蛮愚昧,但性情率真,亦淳朴厚道。当地农民看到工人师傅到自己家里来后,来者都是客,一般的农户家里,都将工人师傅当成贵宾般,非常热情地招呼客人。
起初,当工人师傅提出花钱买农民家里的菜时,当地的农民感到很惊讶。因为当地农民种的菜,都是自家吃,至多也就是送给亲戚朋友一些,他们还从没有卖过自家地里种的菜。所以他们开始时,是拒绝收上门的客人的钱,他们还不好意思收钱。后在工人师傅的一再坚持下,农民才勉为其难地收下了钱。但收了钱后,他们会执意多送给工人师傅很多自家的菜,其价值远远地超过了工人师傅所付的钱。因为这样,他们觉着心安。
等到师傅走时,主人家还会送出去很远。待师傅走得远了,他们还挥着手喊道:“师傅,下次又转来玩哈!”非常之热情。
后来洪江厂的工人,去农民家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有工人师傅花钱买菜的消息,在农民中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了开去,后来就有农民自己拿着菜,到洪江厂里去卖。后来,陆陆续续地,卖菜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多是赶在洪江厂下班之前的时间开始卖菜,直到洪江厂工人下班半小时后,工人大多买好菜赶回家去了,就收摊了。卖菜的人大多集中在红卫村大门口处,于是此地便自发地形成了一个自由的农贸市场。
卖菜方便了,不过,洪江厂的职工们却没有舍得放弃自己亦工亦农的身份,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家的自留地,毕竟自己种菜,可以省下不少的钱呐。
三线神秘之旅16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