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厂厂区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分生活区和生产区。
生活区位于半山腰,在生活区的中央有一个直径四五十米的落水洞。因了这个落水洞,生活区便被隔断成了两个自然村。当然两个村之间,因只隔着一个落水洞,所以几乎是连在一起的。
郑胜仁家住的村子叫红卫村,另一个村的村名,叫做新四村。村就相当于现在的小区。两个村的村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是紧跟当时的时代潮流而起的。
洪江厂不像贵航基地的其他厂,家属区远离厂区。基地有的厂区和家属区相隔十几里的山路,职工上下班极为不便。洪江厂的两个两家属区与厂区呈三角形的形状,故两个家属区与厂区的距离几乎相等,距厂区均不超过500米。不过,这500米指的是直线距离,若论实际距离,那起码得翻番,有1000余米。因从家属区到厂区,需先从半山腰爬上山顶,然后再下到山的另一边的底部。
洪江厂所在地名叫响水坝,这里是典型的:隔山喊话听得见,走路相会要半天。当地有顺口溜,用来形容这种地理现象:“隔山喊话听得见,走路要比汽车快,汽车更比火车快。”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天气晴好,厂里职工上下班还是很方便。
贵航基地还有一个厂,因厂大人多,厂里的家属区竟然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落中,那个厂里的工人,上下班都要穿过农民的村寨,而且那家厂加工装配零部件,需要用汽车往返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倒运。该厂被人戏称为:“这是在鸡窝边上造飞机”。
洪江厂两个家属区里的房子,大部分是由解放前中国第一家航空厂留下来的房子,这些房子是两层的青砖结构,屋顶是红色琉璃瓦,屋内地面铺的是木地板,很漂亮雅致的。
郑胜仁一家因为是1969年才到洪江厂的,属于后来者,后来者自然就住在后来建的新房子里。
洪江厂解放前留下的小洋楼,早已被先前到这里的人瓜分殆尽了。郑胜仁一家来到后,就分了一套后盖的新的三层楼房里。这样的三层楼因时间所限,只突击盖了两栋楼,郑胜仁家住的房子因有三层楼,为了和老式的小洋楼相区分,这两栋楼就叫做新三楼。老式的小洋楼则叫“老房子”。
新三楼虽是新房子,但和那小洋楼比起来,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内部结构都要差上不止一个档次。
新房子的外形,砌墙的青砖都是裸露的,屋顶是灰色的平展展的水泥预制板,房子建的四四方方板板正正的,和那砖头一个样,走廊也是通走廊。旧时建造的老洋楼,各家各户都是独立的单元,虽说也是青砖砌就,但其造型凹凸有致。新房子与之相比,外形上大打折扣,差了一大截。
1969年的房子还没有装修的概念,充其量只能说是内部结构,新老房子的内部结构也是不能相提并论。
老房子和新房子的房顶和四面墙壁,倒是都是统一用石灰粉粉刷的白晃晃的。老房子的地面铺的是地板,新房子的地面,只是用水泥抹平,那抹平的水泥地面,并不像现在的家装那样,地面打磨的光滑平整,那地面很是粗糙,水泥颗粒清晰可见。
还有就是老房子和现在的房子结构一样,都是单门独户的,而郑胜仁们住的新房子则是简易的三层楼,一条直直的裸露在外的通走廊。这倒是让同住在一层楼孩子们,都能够其乐融融的混在一起玩耍,邻里之间相互的关系也因之都很融洽。
郑胜仁一家住的房子,有一大一小两间房外带一个四平米大小的厨房,属于中套间。家里没有厕所,连楼道里都没有厕所。上厕所要去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离他们家百米开外,一家人如厕极不方便。
不过房子倒是比其当初在江陵机械厂的房子大了很多,
洪江厂的房子都不带厕所(包括那些小洋房在内),后来盖的房子还是没有厕所,不过新建房子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厕所建在了楼道内,且每层楼都有厕所。
红卫村里的房子分成上下两排,这是因为在黔西北山区,喀斯特地貌的大山深处,所有的山都是石头山,那都是什么什么厄世纪的山川,经过了许多亿年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山。
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
洪江厂在建房子时,虽然动用了放山炮炸山的手段来平整地面,怎奈这里山高石头多,每座山俱呈石块嶙峋状,因为三线建设需要抢时间抓速度,便没有太多的时间平地,也是那里的地太难平整,这样便形成了上面一排房子比下面一排房子足足高了有一层楼的高度。从这些房子的布局上,人们便能深深地感受到山沟沟的气息。
春节放完假后的第一天,清晨6点30分,洪江厂广播站便响起了军号嘹亮的起床号,此时天还是漆黑一片。
从起床号吹响之时起,郑胜仁和名媛便开始投入了他俩到洪江厂后的新生活,融进了这里紧张的生产生活当中了。
因是第一天上班,郑胜仁和名媛在起床号吹响时,便忙忙地穿衣起床,并打开炉子做早饭。
两人吃完早饭放下碗,名媛看看离上班还有一点时间,两孩子因为学校还在放寒假中,都还没起床,她准备嘱咐两个孩子几句话,这时却听见汽笛声响了起来。她看看桌上的钟,才7点45分。
郑胜仁看看手表,也是7点45分。他走出门去,想确认那响声是不是汽笛声。
出门后,他看见不远处的西北方向,升起了一股青褐色的烟雾,汽笛声是由蒸汽聚集排出而发出的声音,青褐色的烟雾既是汽笛声后排放出的蒸汽气体。郑胜仁确认就是汽笛声。
名媛听到郑胜仁说,确实是汽笛声响了,心道:坏了,怎么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她问郑胜仁:“我们家的钟怎么慢这么多?这钟现在才7点45分。”
郑胜仁茫然道:“我也不知道啊。快走吧!别磨蹭了!已经迟到了。”
名媛此时也顾不上叮嘱孩子了,穿上棉衣便赶紧和郑胜仁冲出门去上班。
两人出得家门,一看邻居老杨和他爱人姚师傅也正慢条斯理地刚刚出得门来。
老杨身高1米68,肤色偏黑,长得敦实精干,姚师傅身高1米66,长得皮燥肉粗、黑胖黑胖的,和老杨在一起,因女人显个,看着似是比老杨还高一些。名媛觉得这两口子有点像之前南京的邻居王金海夫妇配在一起的模式,只是女高男矮没那么明显。她心里莫名地对他们两口子便有了一些亲近之感。
郑胜仁看见老杨夫妇也是刚出门,他赶紧问老杨:“老杨,你们怎么也才出门呐?”
老杨听到郑胜仁如此问,有点奇怪,说:“这第一遍汽笛响了,可不就现在出门吗?”
郑胜仁问:“第一遍汽笛,那还有第二遍汽笛声啊?”
老杨一下反应过来了,感情这位仁兄刚来,不知道汽笛要拉两次,他拍拍自己的头,说:“你看我,忘了你们家刚来,也没告诉你厂里上班的情况。”
他对郑胜仁介绍道:“厂里7点45分时,上班的第一遍汽笛声响起,这是预备汽笛声,提醒大家到上班时间了,要出门了。等到8点钟,拉第二遍汽笛,这才是正式的上班时间。中午12点下班,下班只拉一遍汽笛。下午上班,和早上一样,也是拉两遍汽笛。1点45分,是预备汽笛声,2点钟的汽笛声,就是正式上班时间啦。”
郑胜仁说:“哦,这样啊。也就是说,上班的时候,拉两次汽笛,下班时,只拉一次。”
老杨说:“对喽,就是这么回事。”
老杨又继续介绍着:“厂里的广播,是早上6点半响起,到7点钟停止。等到第一遍汽笛声响起时,广播声也跟着再次响起,直放到8点,第二遍汽笛响起,才停止。”
郑胜仁说:“我们俩还以为是我们家钟慢了,我们迟到了呢。”
名媛也对姚师傅说:“我们还怕第一天上班就迟到,影响实在是太不好了。”
姚师傅说:“对哦,你们是第一天上班,我们俩都没想到,过节的时候我应该先告诉你们的,这事怪我。”
名媛忙道:“看你说的,这怎么能怪你呢?只要没迟到就好,我真怕第一天上班就迟到呢。”
姚师傅说:“放心吧,不会迟到的。你们第一天上班,就跟着我们走吧。”
名媛应道:“好的。”
说着话,几个人下了楼,来到了外面。
此时广播里正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曲,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
…………
冬日昼短,此时,晨光熹微。
郑胜仁夫妇俩和老杨夫妇出得楼来,天还没全亮,天色有些晦暗,空中还飘着似雨非雨、似雾非雾的毛毛细雨,这似雨似雾的毛毛细雨,在冬日里绵绵延延地,几乎下不断似的,这是响水坝冬日里特有的天气,故此地号称“天无三日晴”。
郑胜仁和名媛,呼吸着山里清晨满山满谷飘在雨中的新鲜空气,感到神情格外的清新,立时精神抖擞。
洪江厂的工人们,这时都各自从家里出门,去上班。
洪江厂厂区有三个门。
厂大门正对国道,家属区里还有两个小门。一个门直达厂部大楼,工人们一般不太走这条道,职工们上班多是走这个小门。也是,一般人除非有什么需求,否则,平头老百姓在什么年代都不喜欢和当官的打交道。
通向厂区的道路有两条,此时两条路上,涌满了上班的人群,人群很快便汇聚成了两条人流。进入厂区后,两股人流合为一体,形成了一条龙。
郑胜仁他们几人此时也融入了这条龙体里。
郑胜仁几人和厂里的职工们一样,走在上班的路上,听着广播里播放的进行曲,大家不自觉地便合着进行曲的节拍行走起来,于是莫名其妙地竟走出了一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出来。
郑胜仁和名媛进入三线上班的第一个早晨,经历了有惊无险后,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则是怀着兴奋与期待,开始了。
三线神秘之旅13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