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在这些故事左右的,是无数座广为人知的大山。
千古一帝钦点军队的几位将军,龙武、神武、神策、羽林四军威慑天下;皇后娘娘提拔的治世能臣;一群本属于而今却不属于长安的读书人;当然,还有那些抱团的前朝遗臣。
程不识是这几座大山中,最为特殊的存在。被人称作钓鱼台的他,本是汉的守将,死守长安长达数年;而后却能为唐再守长安。因此,他是唯一一个能带兵的前朝将领。不管那位千古一帝出于什么考虑,这都足以令天下人侧目大魄力。
把衣物上的灰尘拍净,全身上下整理得一丝不苟,庄严如无数年前他第一次穿上这一套衣服时候的神色,程不识在皇宫的大门前,静候着传召。往日里以他的身份,如果要入宫觐见,是没人有胆量拦他的。包括那位天下只有一位的李良女。昔日入唐后第一次来的时候,不长眼的守门人在武后的命令下自尽,而今的坟头草都能替他守门了。然而今天不一样,因为他穿的是汉的将军服,这就足够让守门的统领有理由拦住他了。哪怕武后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于他。
更不用说,他要见的不是武后,是那一位已经很多年不见人的千古一帝了。
春季中午的阳光谈不上毒辣,但是一直照耀着也算不得舒服,守宫门的赵统领示意程不识到阴凉地歇上一会儿。在感谢了好意之后,程不识还是站在原地。
阳光把他的影子拉长,照耀如当年他立在城墙上的模样。只是当年手里的剑早已经送给了一位颇为看好的后生,此刻双手空空如也。他望向宫内,想着“当年孙先生是否曾经打进这里去”这样无意义的话题,神往不已。再感叹一下那时候自己正被关起来,等候发落,不然孙先生能否进长安都不好说。
想到这里,便又自嘲自己还是这般不自量力。
“程不识啊程不识,活了一辈子就没打算为自己活一次吗?”他问自己,可惜答案早已在他立在宫门前定了下来。
“如果这次能活下去,以后就为自己活吧。”给自己许下未来,然后坦然的面对未知,这边是人之常情。
看着赵统又点了一人,准备再入宫去传递消息,他阻止了他:“我还未站在这里,半个长安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了。”半个长安,指的就是这一座皇宫。更直接指的是,那位武皇后手底下的牛鬼蛇神。
“知道不知道自然是大人们的事,而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尽忠职守而已。”和点好的人交代了事情,赵统领回应程不识。这说法让程不识高看他一眼。
大人物自然有大人物的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事,大家尽忠职守,把事办好了,这天下也就没那么多事了,可惜总有人想办大事,而有人不想做事。
自董先生出了山海之外,到了天门和张天师说了几句话后,整个天下似乎都醒了一般。
说是风起云涌毫不过分。
各路人物各路角力,都希望在汉的尸体上再攫取一份属于自己的利益。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说汉那些最顶尖的人物,多少在深山野林外?仅看董先生数日之间聚集了六七位从一境的人物,就知道汉这一匹瘦死的骆驼确实比马大。
更不说全天下都想知道的,那一座帝陵到底在哪里?
董先生说的聪明人做蠢事,大概就是这些人;如无数年前,第一批出手反汉的人一样,大多都已经是历史的尘埃了。而这一次,还是会有很多人出手。
在董先生走出山海那一刻开始,真正的聪明人就注定了不会出手,哪怕事情结束了都不会出手。
等到快日落西山的时候,去禀告的人已经回来了几波了,程不识还是站在那里。来去有一些人看到这个场景,也都悄悄的退去了。今天除非他先进宫,否则没有人敢进宫。天大的事,此刻都是小事。
因为如同无数年前一般,此刻想要和天子对话的不是程不识,是汉,是亡汉最后守城的将军。
等到夜色渐近,宫门都快要关闭的时候,走出来了一位公公。他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走得很慢。但是认识他的人都不敢有丝毫的不敬,甚至不敢正视他,哪怕只是背影。
如要说这世界上杀人最多的,一定是白元帅,但是要算上间接杀人的数字,那可就要到阎王殿里去数一下,到底是白元帅手里的人命多,还是这一位黄公公。
远的不说,仅说应天十五年李家叛国通魔一案中,李家那一支号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玄甲军,牵连数十万人至今都英魂不散。
他走向程不识,问了一句何苦来哉,然后咳了几下,仿佛是真的老了。
从很早开始他就是这么的咳着,天下人都以为他病了,长安人甚至敢说这一位好杀人其实就是要吃人心续命。
程不识只道一句:“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说完看了一眼赵统领,仿佛看到自己当年稚气的样子。
黄公公转身,还是走得很慢,走出了一段距离,回过头骂程不识:“既然找死,那就快点。指不定还能追上你的那些个弟兄们。”
程不识默默的跟了上去。
心里想着那一群兄弟们现在走到哪里了?又有多少人在一起了。看小说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