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暴死,一个疯了,这是当今世上两大贤人,无缘对面不相逢。有舍命吃河豚的人,自然也有舍命烧河豚的厨子应运而生。
依山傍水的青田县武胜乡还是像从前一样恬静。平静的山村传出和谐的鸡鸣犬吠声,三三两两的农夫在田中车水、插秧,山坡上几个牧童在放牛。
官道上扬起一阵烟尘,几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搭凉棚了望,只见百十个骑兵一阵风似的向武胜村冲来。马蹄声惊动了乡间劳作的农夫,纷纷躲入林中,悄悄张望。
只有一个人没走,在河边垂钓,他正是吴博文,头戴凉帽一派超然气概,风度翩翩,温文尔雅。
驰来的马队在武胜村旁放缓了速度,为首的正是邓天。
邓天说:“我说不该带军队来的,你看,村中百姓都吓跑了。”
黑子跳下马,拉马进村,果见家家关门闭户,鸦雀无声。
黑子沮丧地命令士兵都撤到村外去。
跟他来的骑兵都陆续退了出去。
半卧半坐的吴博文并不怎么专注钓鱼,凭着头上大竹笠遮阳,却在看一卷书。黑子来到他身后,听吴博文吟道:“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吴博文正要发话,忽见水面的鱼漂猛地向下缩了几下,鱼儿咬钩了,胡大海奔过去,提起竿来,真有一条尺把长的鳊鱼钓上来了。这种肉质肥嫩的鳊鱼是这条小溪里的名产,远近驰名,鳊鱼常在吴博文的诗词里出现。
吴博文忙笑着说:“多谢。”黑子把鳊鱼摘下钩来,丢进鱼篓,在溪水边洗了把手,说:“你这钓鱼的怪,不看鱼漂看书,一心不可二用啊。”
吴博文道:“我是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我说钓鱼的,”黑子坐下去,问,“跟你打听个人。”
吴博文问:“打听什么人?”
黑子说:“听说你们武胜村有个神仙一样的人物叫吴博文?你认识他吗?”
吴博文说:“认识,不过你来晚了。”
“没在家?”黑子有些失望。
“死了。”吴博文说,“上个月得暴病死了。”
黑子不相信地看着他的脸:“怎么我烧香佛爷把屁股冲着我呢!这么巧?”
吴博文说:“同一个村住着,我岂能红口白牙地咒人家?不信你问问他。”顺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又有一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模样的人扛着鱼竿,提着鱼篓走来。这人正是王濂。
王濂问:“问我什么?”
吴博文抢先说:“他们来请吴博文出山,我说上个月吴博文得急病死了,他们不信。”
王濂说:“既然死了,便不能再活。”这话有点不着边际。
邓天比黑子心细,小声提示他,应当去看看吴博文的坟墓,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黑子说:“真是吃饱了撑的,主公只叫我来请活人,我去看死人干什么!”邓天便不再坚持。
忽听竹林后头传来一阵货郎鼓声,黑子扭头望去,一个看不清年岁的疯子手里摇着个孩童的货郎鼓,一路傻笑走来,烂草一样的头发上插了不少野花。
恰好这时黑子正在追问他们:“那王濂总没死吧?”
王濂看了刘基一眼,吴博文说:“他活着。”
黑子便问这个王濂怎么样?他在哪里?他心里暗自高兴,不管阿猫阿狗,请回一个总比一个没有强,省得朱元璋骂他没用。
王濂问:“你想请他干什么吧?”
黑子说:“当然是当军师啊,我家主公记离深明大义,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总得找几个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啊。”
王濂说:“你们听谁说的王濂贤明?你们若真见了王濂准后悔。”这时疯子已走了过来,从鱼篓里抓出一条鱼就生吞活剥地啃,邓天上去夺了下来。
黑子问:“为什么?”
“你看,”王濂指着满身污垢、一头野花的疯子,说:“他就是王濂,从前倒是认几个字,后来疯了,你不信去问问。”
疯子坐到了河岸上,望着黑子咧开嘴笑。
黑子向那疯子走过去,疯子正扒下破烂的上衣捉虱子。
黑子厌恶地问:“你是王濂吗?”
疯子说:“是,是,还是玉皇大帝呢。”说着把虱子扔到口中咯嘣嘣地咬着,笑嘻嘻地望着黑子。
黑子别提有多晦气了,他对邓提说:“大老远的来求贤,这倒好,一个暴死,一个疯了!以后告诉记离打听明白了再叫我来请,我真该把这疯子给他送回应天府去。”
吴博文一边有滋有味地钓鱼,一边窃笑。
邓天捅了黑子一下,说:“走吧,别在生人跟前什么都说了。”
吴博文把大竹笠背到身后,说:“将军,不吃点鱼再回去呀?江水煮江鱼,最鲜了。”
黑子说:“你那一条鱼还是我帮你钓上来的呢。等着吃你的鱼得馋掉大牙呀!”说罢悻悻地走了。
王濂钓鱼比吴博文专心,到了黄昏时分,鱼篓里有七八条了。老规矩,他们还是在江边吃鱼。
三块石头支起的灶上煮着鱼汤,火上烤着几条鱼,王濂和吴博文席地而坐,一壶酒喝得津津有味。
王濂说:“这回记离死心了,一疯一死,哈哈哈。”
吴博文说这小把戏也只能骗骗黑子这样的憨人罢了,记离必不信。
吴博文道:“你不同于我,向来胸中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常以赵普自居,正应该出山,建功立业,人家请你来了,却又百般作态,我不明白你是怎么回事?是真的想让记离三顾茅庐?”
“那倒不是。”吴博文说。
王濂说,“在辛州,在苏坦妹坟地上他请过你,他也亲自来过武胜村,今天又派两位大将军,也够得上隆重了。”
吴博文说,当今乱世,枭雄四起,他逐个地访察过,能成大事者只有这个记离。但是他杀苏坦妹一事,太让读书人心冷,他的心也就灰下来了。
既然骗不过记离的眼睛,他还会再来的,王濂问他打算怎么办?
“走一步算一步吧。”吴博文说,记离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但他出身微贱,未必容人,他出手是非常狠的。
王濂却另有见解,说记离所占领之处,减免百姓税赋,对骚扰百姓的军队严加惩处,他的心还是很善良的。
吴博文的看法更独到,仁政和善良是两回事。心地狠毒的人也可以施行仁政,那是为了打江山、保社稷所必须;得人心者得天下,但得到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善良只是人的一种禀性,这种人反而不一定会用仁政来收买人心。仁政说到底是一种治国手段,而非发自善心。
王濂道:“这真是独到之见。我讲了这么多年的《论语》,并没从孔子施行仁政的字面上得出你这样的结论。”
“孔子不过是坐而论道罢了。”吴博文说,“如果他真的当了君主,他也许是南辕北辙的另一个孔丘了。”
一席话说得王濂不住地点头。
没请到吴博文、王濂,记离骂了一声“废物”,心里不痛快,什么一死一疯,他断然不信,认为那是人家愚弄胸无点墨的黑子。
记离今天回家比哪天都早。他在后花园石桥上一出现,金梅马上迎过去,说:“夫人等你呢。”
失踪多日的姬瑶早回来了,记离故意不理她,这在他们夫妻间还是很少见的。
“她还知道回来?”记离没好气地说。
李珂笑吟吟地迎了出来,说:“你气色不大好,又为什么事生气?”
记离拣了个临湖长椅坐下来,说:“你不告而行,我还能不生气吗?”
李珂说:“那是好几天的事情了,也不至于气到今天!”
记离早猜到李珂的失踪与姬瑶有关,她必是到庐州去请姬瑶了,还不是空手而归。记离有气,故意不提这个茬,却突然冒出了另外一句不相干的话:有钱人都不是好东西!
李珂有点莫名其妙。记离告诉她,不久前他把那个富甲天下的金仕满找来了,叫他出钱修南陵城墙,他答应得好好的,却一连几天不露面,再去找时,人早跑了。记离问李珂:“现在如果抓到他,你猜我怎么处置他?”
李珂相信记离会杀了他。
“那太便宜他了。”记离说他想出个好办法,弄一百个金元宝、一百个大银锭,全拴在他身上,把他沉到长江里去。
李珂脸上的笑容没有了,目视着盛怒的记离,一时不知怎样回答。记离的这一面令她很陌生。这是一种天生的仇富心理吗?
金梅来了,说:“饭菜都快凉了。”
记离站起来,说,“走,吃饭,民以食为天啊。”
餐厅里,除了谢氏他们在静静地等待,记离到来之前,谁也不敢动筷子。
记离在小丫环手中的铜盆里洗了手,坐到主位上,说:“吃吧,等我干什么!”
记英第一个动筷子,谢氏说:“慢慢来,别噎着。”她给孩子们夹着菜。
记离跟前摞了一大堆盘子,还在穿梭一样上菜。记离皱起了眉头。姬珂发现了他的表情,悄悄附金梅耳畔说了几句什么。金梅走到通往厨房的门口,挡住了继续往上端菜的丫环。
偏偏又叫记离看见了,他重重地放下了筷子,问是谁的主意,上这么多菜?
谢氏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叫他们多弄了几个菜,孩子们也借点光,换换口味,打打牙祭。
记离这才记起今天是九月十八,他的生日。人家是好心,他不好发作,他说:“谢谢岳母,其实,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讨饭的年月,我早把生日都忘了。”
谢氏笑道:“提那个干什么!”
记英夹了一块肉,却把肥肉剔出来扔掉了,饭粒洒了一桌子。记离坐过来,什么也没说,用筷子把桌上的饭粒一粒粒夹起来送到嘴里。
几个孩子瞪大眼睛望着父亲。
记离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悯农》你们谁会背呀?”
几个孩子都举手:“我会,我会。”
老二抢先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记离说:“所以,糟踏了每一粒粮食都是不对的,天下还有很多吃不饱饭的人呢。”
这一说,记英带全都把洒在饭碗周边的米粒拾起来送到口中。
李珂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