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没有回家,在西州找个地方租住了下来。罗明的家在临北省临泉市的偏远农村,属于高海拔地带,零碎的山地为主,很少水田,常年种不出什么粮食,以土豆为主,用贫瘠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从西州回老家,需要先乘坐绿皮火车硬座——此时也只有绿皮火车、学生也只有买硬座的半价,因为便宜——再乘坐长途汽车,还要坐当地的农用车——这还要运气好,运气不好没有农用车,就只能凭借“11”好脚步丈量了,最后还得走杂草丛生的羊场小道、爬危机四伏的峭壁山路,除了不用爬十几级近乎垂直的绳梯,与今天大家熟知的悬崖村有些类似。
罗明的家在半山腰,是独居的,与村里其他村民有相当一段距离;他家住着到处是裂缝的土坯房还有部分墙不是土坯而是竹篾和泥糨糊而成的,屋顶的瓦年久失修,很多地方被树叶堵塞,而且还烂在了瓦沟里,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得用洗脸盆、洗脚盆接着,时间一长,难免接的水渗漏或外溢,多次舀去地面的积水就把家里的泥土地面弄得坑坑洼洼的——乡下的石板路走的人多了、走得久了就会磨损,也是一个道理。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不多的几件衣服就胡乱堆着,拿几张化肥袋遮挡着灰尘,一般两三年才有一次缝制咔叽布或的确良新衣服的机会;全木头架子床——床脚、床沿、床板、床架都是木头,杉木或松木,请木匠师傅做的,没有床垫,床上垫的一般是稻草,有时候也会用小麦秸秆。除了家人过生日、过年和中秋、端午的时节,亦或是插秧、收割小麦、玉米、水稻时自家人忙不过来,一定要请村里人帮工,几乎很难吃上肉。
所以从小罗明非常喜欢听到的消息是村里或哪个亲戚家有人娶媳妇、嫁女,那样的话送点自己种的蔬菜、大米、玉米、黄豆意思一下,就可以厚着脸皮去蹭几餐大肉吃——娶媳妇的家可以吃头天晚上、婚礼那天的中午和晚上三餐,嫁女的家可以吃头天晚上,婚礼那天的早上和回门那天的早上三天。
罗明的哥哥、姐姐读完初中就辍学了,然后就跟随村民到gd、fj一带打工,年龄不够,先只能干点杂活,厂里只管住和吃;后来年龄大一点,就在鞋厂、电子厂的简单流水线上做工,由于是学徒,所以扣除生活费,带他们去的村民还抽一点“介绍费”,到手的一个月只能剩下一两百块钱,但这已经比在乡下刨那几块地强了很多倍,尤其是不用天天吃土豆,尽管每天的伙食也就是稀饭、馒头、水煮白菜、足可见底的所谓菜汤,一个星期只有两次荤菜——也就是在辣椒、茄子、胡萝卜、白萝卜等菜盘里能看得到一点点的肉星。慢慢地熟练了,工资才涨了一些。罗明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得以有机会上了初中、高中、大学。
当然,罗明上小学和初中是走读的也是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