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此时,电视台里似乎在放着什么新闻一闪而过,蕾妮立刻敏锐地发现了什么,赶紧说:“别调,赶紧调回去刚才那个频道。”
乔伊一愣,赶紧把频道转了回去,新闻播报里似乎出现了一张英俊的面孔,蕾妮立刻兴奋地说道:“快看乔伊,你的偶像,你的偶像好像成立了一个什么影视投资基金,专门给那些有才华却缺少资金的电影人提供投资资金,然后电影上映后从中抽成,天呐,竟然是真的。”
乔伊的眼睛紧盯着电视机,上面果然出现了汤姆-克鲁斯的那张脸,看来他是不甘心只做一个巨星,不仅和六大商业电影公司有股份协议,现在还打算扩大自己的商业模式,把手伸进独立电影界,创立这种投资公司一看就是针对独立电影界的。
独立电影是一种不同于商业电影的电影分类。
如果说商业电影是好莱坞大型商业电影公司制作发行,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那么商业电影在获得大量票房回馈的同时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是一种纯属从利益出发而忽略了电影艺术性和人性思考本质的行为。
于是,一批电影人为了摆脱大型商业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乔伊这种自己筹集钱,自己写剧本拍摄电影的行为,就是拍摄独立电影的过程。这个期间没有商业电影公司的干预,也不会强求她为了增加票房而强行加入烂俗的情节和广告,她可以自行发挥。
如今独立电影已经占据了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在票房上也掀起了不输给商业电影的风暴。
电视上的新闻并没有多报道什么,转而就开始了其他报道,而乔伊却久久愣在那儿,倒是蕾妮立刻拍了她的脑袋说道:“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你的偶像那儿试试啊!说不定还能见到你的男神。”
乔伊瞥了她一眼,“你不要把我说的好像那些无脑的脑残粉一样好吗,他只是我在好莱坞最欣赏和喜欢的男演员而已。”
蕾妮笑话她,“你敢说你不是迷妹?从小到大你家里唯一一张电影海报,就是《壮志凌云》,青春期那段时间天天和我嚷嚷莱斯特的是谁?承认吧,你就是一个肤浅的女人,和全世界众多女粉丝一样。”
汤姆-克鲁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巨星。
乔伊承认她喜欢汤姆-克鲁斯英俊帅气的外貌,但是她更欣赏的是他的聪敏和锐利,他的成功与他对自身准确的定位息息相关。
还有他的努力,他并非一帆风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离异,母亲甚至一人打三份工,18岁一无所有的时候来到西岸,孤身闯荡好莱坞拍戏给妹妹挣学费。
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作为好莱坞“印钞传奇”的他,曾经只能靠热狗和米饭充饥,寻找一次次试镜机会,一次次以失败告终,理由千奇百怪,“不够英俊”、“表演热情过头”、“皮肤太黑”。
在《壮志凌云》红遍全球之前他也拍过几部并不怎么出彩的电影,也演过小配角,他在成功外的那些努力常常被忽略,他为了拍戏忽胖忽瘦、基本不用替身亲身上阵这些都是很多演员做不到的。演《金钱本色》的时候一天游泳12个小时也甘愿。
当然,乔伊最喜欢的还是他温暖柔和中稍带一点甜的气质,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气质,这么多年基本没有什么绯闻,好莱坞典型的“好好先生”、“甜心先生”。
最后,还有演技。人们总是喜欢忽略汤姆-克鲁斯的演技,但是作为一个商业演员,汤姆-克鲁斯的演技确实已经不俗了,当然演技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你可以喜欢马龙-白兰度的舞台腔,也可以喜欢摩根-弗里曼的一两拨千金,而汤姆克鲁斯可能就属于用男色和演技相辅相成的那一类。
毕竟是三度入围奥斯卡的男演员,他的演技只是被他的外貌所掩盖了。
总之,欣赏某一名演员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大部分导演或许会很有逼格地去喜欢一些小众的、学院派的、文艺挂的、奥斯卡常客的那些实力派演员,但是乔伊确实是很庸俗的和全球无数人一样,就是欣赏这位好莱坞家喻户晓的超一线巨星。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她也没空去追星了,面临破产的她,看到这样的消息,对于走投无路的她来说,也必须去试一试了。
反正也不会见到汤姆-克鲁斯本人的,乔伊也没有太过紧张,只是觉得遗憾,自己在好莱坞也算是混了7年的人了,也算是有点人认识的导演了,却从来没有见过汤姆-克鲁斯本人,实在是自己混得太差了,惭愧惭愧。
总而言之,乔伊找到了汤姆克鲁斯那家影视投资基金司的官网,然后按照上面的要求准备了材料,里面还有一项是要提交剧本。为此她特意去编剧工会将这部剧本备案了一下。
虽然这种备案其实毫无用处,那些大的电影公司如果真的看过了你的剧本,想造一部和你差不多的剧本只需要几周时间甚至更短,人家也不会傻到直接照搬,稍微修改下就可以写成一本新的剧本了,而你也没有任何证据去告人家,毕竟人家是另外的内容只是创意相同而已,但是在好莱坞最值钱的无非就是创意。
而且很多剧本经过了一次一次修改,有时候后面一个编剧只是改了一句话,这样都能在编剧一栏增加自己的名字,因此大部分编剧有好的剧本都喜欢藏着给自己信任的人看。
在编剧工会备案一下只是心理安慰罢了,但是每个编剧依旧在这么做着。
然后,乔伊就按照网上的流程提示,将自己的履历还有剧本、策划本、前三十幕的分镜图等通过邮箱提交了上去,说是三十日内会有回复。
交上去之后,乔伊反而忐忑了起来。
不知道这个剧本是否会被看完,还是和导演工会一样,审核人看到她的名字就直接否定面试不通过,连剧本都不看。
又或者剧本、策划、预算案乃至分镜图都被看完了,那么是否会递交到汤姆克鲁斯去审核?
汤姆克鲁斯如果真的看到,以他对好莱坞敏锐的嗅觉,他又会怎么评价这个剧本呢?
剧本是第一步的,剧本被满意了,他们才会结合她的预算案、策划本乃至别的东西,以及评价她以往的作品给予一个结果。
而在另一边,乔伊将材料都发过去了之后,对方的审核人很快就收到了邮件。
令人称奇的是,这部名为《朱诺》的电影剧本以及策划本以一种十分迅速的方式传递到了杰克-汉斯的手里,他是一名制片人,在好莱坞也是比较资深和著名的制片人,也不知道汤姆克鲁斯通过什么把他挖了过来进行最后把关的审核。
他第一眼看到邮件的时候,注意到了导演的名字,同时也注意到了剧本是导演本人写的。
然后他就很好奇地开始关注人名,乔伊——格兰特。
这是谁?很熟悉。
他凝眉思索,却找不到答案。
然后谷歌告诉了他答案。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女孩,真是可惜了,本来好好的才华都荒废了,如今没有了未婚夫做靠山,电影公司基本都将她拒之门外,她也在拍了那么多烂片之后竟然还幻想着东山再起?
有点可笑。
她竟然还自己写剧本?
意思是她以前拍的那些烂片都是剧本不好,这次她自己来?
他不觉得一个23岁脑子里一团浆糊只会参加酒会的派对女孩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但是如果这个剧本不是有点意思,也不可能传到他的手里。
虽然对乔伊的印象很差,但是本着职业素质,他还是决定把《朱诺》的剧本看一下,当然,能看到哪页算哪页。
他看过好莱坞无数剧本,作为资深制片人,他当然知道哪些是能够吸引观众的,哪些是一票否定的。
通常能让他翻到一半以上的,就是不错的剧本了,如果翻了开头就关掉的,基本是没戏的。
他决定给这本《朱诺》半小时的时间。
他慢慢翻开了文档,从第一行开始往下。
他以为他能坚持十分钟,实际上他坚持了四个小时。
他以为他只能翻到前十页,实际上他翻到了最后一页。
他以为他会嗤之以鼻,实际上他确实还是嗤之以鼻。
他以为能够吸引他看完的是什么优秀的商业片剧本,最后发现就一文艺小妞片。所以他嗤之以鼻。
但是,他看完了,每当他能够成功看完一部剧本,那就证明他嗅到了可投资的味道。
看完后还有些意犹未尽,并没有犹豫,他将剧本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又像是讥笑又像是感叹,“没想到这个23岁的小妞,脑子里并不全是浆糊,能写出这么优秀的剧本之前那7年都干什么去了?这种环节设计、冲突对比的手法都如此娴熟,连剧本的结构设计都那么新颖,看来我得仔细看看她的策划和预算。”
他往下浏览了下屏幕,没想到这个女孩把场记表、剧务、场记、分场剧本、分镜剧本都发过来了,她也不怕被盗走?
等等——
分镜剧本,这个他很感兴趣,一个导演的功夫如何从分镜图就可以窥视一二,因为分镜图就是导演的大脑。她打算怎么拍摄一部电影,从分镜图就可以一五一十得反映出来。
看过很多分镜图,他基本能从分镜图的结构和基本画工来判断一个导演的档次。
虽然也有大导演的分镜图粗糙潦草到不行。
不过画工拙劣的导演,比如《指环王》、《霍比特人》的导演彼得大帝,他都是自己画完粗糙的分镜图之后,让专业分镜师再来帮他重新绘画脚本分镜图的。
毕竟一个镜头的完成涉及到到全剧组人员的调度,那么剧组人人都要知道镜头的运动路线,演员对着空气演戏也要对最终画面有一个直观的图像参考作为想象蓝本,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导演的画工很拙劣,那么就明显不够用了。
不过这种导演半路出家的比较多。科班出身的导演基本都有扎实的基本功。
不知道这个乔伊能做到第几个档次?
打开分镜剧本文档,这里有前三十幕。
随着“滴答”一声的鼠标敲击——
一张张分镜图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杰克的嘴角竟然不自觉地张开了,想说什么,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
他只是看呆了。
因为在他面前呈现出来的那些分镜图,或写意、或诡奇,基本功扎实程度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而且从分镜的角度、画面的构造来看,都绝不是平庸之辈。
要知道,前世乔伊隐居无聊之时,乐趣之一就是练分镜图,光是临摹那些大导演的就整整几抽屉了。
杰克不自觉地盯着看,竟然无言以对。
然后,他拨通了一部电话。
电话在三声“嘟——”之后被接起。
对面是被电解了之后冷空气流动的声音,安静、沉默。
杰克良久才蹦出一句话,“汤姆,我想我们遇到个大家伙了……”
一代一代的人在这里浪迹,拼尽全力,他们不断尝试,只是想要触碰甚至完成自己的电影梦,即使为此付出一切。
她抖抖索索地走在日落大街。
她没想到,她竟然回来了。
重生回到了2003年,23岁时候的自己。
回到了她失去一切、众叛亲离、被质疑、被诟病、人生最不堪的那一年。
她叫乔伊-格兰特,是一名被美国夫妇收养的中国孤儿。
从小她就热爱电影,上帝也眷顾她在这方面的天赋,虽然她作为华裔,黄皮肤、个子矮、身材平,在一堆金发碧眼的美国妞当中长相并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是却有做导演的才华。
16岁,她就用仅仅几万美金拍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作为独立电影一发表就获得了各方好评,还一举夺得了好几个独立电影节的奖项。
业内许多电影人士都看好她的未来,他们称她为“超新星天才”,因为如此年轻就能拍出如此好片。
在此之后,片约纷至沓来,她也算一只脚踩进了好莱坞这个大染缸。
她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当然不缺前来巴结的人。
被好莱坞这个大染缸带坏的明星很多,特别是年轻的,例如林赛-罗韩、德鲁-巴里摩尔等都算家喻户晓的事件,那是因为人们喜欢关注明星,而明星背后的那些年轻导演、编剧等其他电影人士,因为太过年轻而被好莱坞这个大染缸所带歪的也不少。
她,乔伊-格兰特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业内人士们都没想到她学坏的速度那么快,很快她就迷失在好莱坞各种各样的派对、酒会、享乐玩耍中。
酒驾、du-品、傲慢、私生活混乱似乎都能与她搭上关系。但是如果仅仅如此那还只是私德问题,可是在16岁一举成名之后的7年,她以一年一部的神速连拍7部烂片,让所有电影人都大跌眼镜。
那个“超新星天才”去哪了?真的一头栽进那个堕落的深渊中爬不起来了?连唯一的才华都江郎才尽了?
她就像众多被埋没在好莱坞大浪淘沙中的那些“昙花一现”的年轻人一样,终于被好莱坞给抛弃了。
各大商业电影公司已经明确表示,“乔伊-格兰特不会再从我们这儿得到任何投资。”
而那些独立电影小公司也渐渐发现她确实已经江郎才尽,没必要再给她浪费钱了。
所以在23岁的这一年,她消费完了自己出道时候积累的所有好感,成为了一个被所有电影公司拒之门外的导演。
人们诟病她、攻击她、质疑她……反正好莱坞歧视女导演、非白人导演很久了。
树倒猢狲散,除了结识的那些狐朋狗友,她忽然就一无所有了。
媒体称她“烂片女王”,观众觉得她“只会毁电影”,影评人对她的评价是“又一个被好莱坞毁掉的、昙花一现、江郎才尽的典型”。
前世,在这一年,她不甘心就这么结束,将自己唯一的财产那栋在圣莫妮卡山谷的别墅抵押换钱去拍了一部自己投资的独立电影——《哈佛往事》,因为她虽然这些年赚了不少钱,但是却全部被她挥霍掉了,这是她最后的资产了。
可是电影拍完她才发现,或许她真的没有未来了,或许她真的江郎才尽了,没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发行《哈佛往事》这部平庸之作,她依旧被拒之门外。最后因为要还银行的贷款,她唯一的资产那栋别墅也被清走了。
她彻底破产了。
上帝注定要她在这一年失去一切,相恋了7年的未婚夫要和她分手,她的未婚夫叫休斯-雷石东,是派拉蒙电影公司的知名制片人,典型的好莱坞高层精英,有眼光、有手段、有才华,投资制作的电影部部成功大卖。
同时他也是好莱坞传奇商业巨子、好莱坞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总裁、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传媒帝王”萨默-雷石东的孙子。
3年前他们还两情相悦地订了婚,她以为就算她失去一切,他也会是她最后的依靠,毕竟他有钱、有人脉、有背景,她未来的公公的父亲更是好莱坞呼风唤雨的人。
可是她没想到自己在这最不堪的时候,给予她最后一击的是她的未婚夫。
他给的理由是,他对她已经太失望了。
此时,她才幡然醒悟,自己这7年都在做些什么,除了贪图享受之外就是应付地为了赚钱而拍电影,她完全挥霍完了自己的才华。
她知道自己没有脸去挽留休斯,她失魂落魄地失去了休斯,却不怪他,因为他已经对她有足够耐心了。
7年了,他不管她怎么荒唐,都没有离开她。而她早已不是初始时那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她,他对她失望了7年才离开她,已经给予她足够的耐心了。
然后,那时候她才幡然醒悟,重新想起了自己那份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她才发现自己一时迷失了自己,却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导演之梦。
但是她已经没脸也没勇气再在好莱坞待下去了。
破产后,她退缩、逃避了,她放弃了梦想,放弃了这里的一切,逃离好莱坞,从大银幕神隐,去了一个佛罗里达州边郊的小村庄,在那里过起了隐姓埋名的日子,再也不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五年后,她在网上看到了休斯-雷石东出车祸去世的消息。
随后,她彻底心灰意冷,在那个鲜有人烟的小村庄,渡过了余生的五十年,虽然她依旧关注电影,关注好莱坞,却再也不敢踏出这个小村庄一步。
虽然五十年间,她始终没有放弃琢磨电影的技法,却毫无用武之地。
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垂垂老矣的她在死后的那一时刻,她竟然又穿越回了2003年自己23岁的时候。
她哆哆嗦嗦地走在日落大街,这条五十年不曾踏入的却又如此熟悉的街道上。
她背脊打颤,这不是因为她对重生的恐惧和不可思议。
而是因为她太激动了,她太渴望回到这里了,因为这里代表着她的梦想。
前世整整五十年,原来她依旧无法忘却自己的导演梦。
直到她重新踏足这一片土地的这一刻开始,她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渴望在这片土地上追逐梦想。
如今,上帝给了她这个机会。
这一次,这最不堪的一年,她不想再逃了。
比如细心的人会发现,《朱诺》虽然票房开局很差,但是imdb的评分数竟然高达88分!
虽然大家都知道随着评论人数越来越多,电影的分数会慢慢降低,但是这个评分是不是也太逆天了?
烂番茄影评网站上《朱诺》的新鲜度虽然不高,那是因为参与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大家都知道烂番茄其实看的不是新鲜度,而是爆米花度,爆米花度越高表示电影越受欢迎。
《朱诺》的爆米花度竟然也是高达89%!
下面竟然都是一溜的好评。
“感谢《朱诺》,在我对生活感到厌倦和乏味的时候,让我遇见了它。《朱诺》并没有让我大彻大悟、没有对我醍醐灌顶,但是我感谢它,它让我看到了无数像我一样被打上失败者标签的人,他们依旧艰难而努力地在生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下去?”
“当优秀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时。才发现失败成可贵。”
“这部电影恰恰是一部讲述失败者的成功之作。”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年了,第一次为电影落泪!”
“当朱诺用‘我们’代替‘她’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哭……”
你甚至很少看到负面的评论,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太小众了,想写负面评论的人也懒得去写了。
只是很奇怪,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真正懂得好莱坞电影工业的人会知道,通常这样的开头,都预示着一部小成本却逆天影片的诞生。
这样在影评人网站逆天的分数,让那些一开始以为这只是一部小造价的“院线一周游”电影的媒体和影评人慢慢注意到了。
《电影评论》杂志是美国最专业和权威的一本影评人杂志,里面的评论基本代表着美国最高端影评人的口味,所以影响力很大。
《电影评论》是率先第一个出来为《朱诺》说话的媒体,说不上是摇旗呐喊,但是也是讲了几句公道话。
它认为——《朱诺》诠释了低成本电影的尊严。
“这周末影院可谓是大片云集,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朱诺》。”
“完成度相当高,无论是在情节上还是在一些剪辑上,能看得出导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哲学,技法和套路都有创新,让人很舒服很温馨。这才是低成本电影的尊严。”
寥寥数语,并没有占很大的篇幅,但是因为这是全美最畅销的顶级影评人杂志,受众非常广,很多影迷都封为观影指南,而且要知道这本杂志从不轻易认可任何电影,口味非常高端。
随后,美国最悠久的电影杂志——《综艺》紧跟着《电影评论》的步伐,也刊出了专门给《朱诺》的评价。
《综艺》显然比喜欢装逼格的《电影评论》大方多了,给出了专门的一整页专门报道。
“丧家犬式的失败者电影——《朱诺》反主流而为之。”
“一个各种意义和角度都堪称完美的剧本:开头是一个典型的激励事件,期间镶嵌入了展开、伏笔、分晓,高-潮的序列有条不紊,不停建立、又不断反转,小高-潮一阵阵累积成最后的大高-潮。影片最后伏笔揭晓,每个人物都领悟到了某些真谛,达到了新的境界。百看不厌。”
“我们的人生,到底因优秀而成功,还是因平庸而独特?”
紧接着,由业界内两大影评网站开始,两大权威杂志牵头,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媒体注意到了《朱诺》——这部在夹缝中生存的小造价电影。
imdb属于网民打分的网站,烂番茄则是偏向影评人和媒体,那么metacritic可以说就是影评基数远小于烂番茄,多以有名望的传统纸媒影评人为主的影评网站。
这些metacritic上比较靠谱和专业的影评人一直被诟病太老派,不能接受更geek的电影,好在《朱诺》也是一部很价值观其实很符合老派电影人的电影。
一时间,metacritic多个有名望的影评人都在专栏写了关于《朱诺》的评论。这样显得《朱诺》这部电影似乎更加靠谱了。
谁都想不到,短短一个周末加上几个工作日的时间,《朱诺》的境遇竟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良好的口碑慢慢积攒出了一股能量,在网站、纸媒、影评人的赞誉下,《朱诺》在票房上隐约出现了抬头的势头。
也许是最近的爆米花商业电影太多了,影评人、高端媒体无处发泄的优越感,竟然一窝蜂地朝着《朱诺》而去!
乔伊在收到了翠鸟影业给的票房上涨消息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去了一家离当地最近的影院,排片量少得可怜的朱诺在黄金时间竟然连一场都没有排!
(教育123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