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个间谍事件。韩国担心秦国灭了自己,就派了一个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人名字叫郑国。
这水利专家不错,我们韩国的水利搞的棒棒的,谁用谁知道,你和我关系铁,我才告诉你,别人我可不借。
其实是想要用繁重的徭役疲秦,没听错。你秦那么牛叉,我给你修工程,让你的轻壮年都去修水渠,那你就没人攻打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觉得是不是打算水漫秦国,这个好理解,豆腐渣工程,不泄洪反而蓄洪。
疲秦也太异想天开了点,那么个工程都搞不起来,喝西北风啊,估计韩国自己搞水利,徭役太重,消耗太大,就想……嘿嘿。
郑国事情败露,秦始皇大怒。秦国国内掀起了反客卿运动,客卿滚出秦国!
坚决抵制客卿!秦始皇决定下逐客令,驱逐客卿。李斯一看,所有努力将要付之东流,就写了封信给秦始皇,这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
其中的大杀器,是一句。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秦穆公在西戎使者由余面前炫富,被由余一句劳民伤财,说的很惭愧。
看来你们秦,真如由余所说重财宝,这样你怎么能够让诸侯信服。秦始皇看后,立刻派人废除逐客令,把李斯追回来。
秦始皇有些急躁,但不是昏君暴君,得有好的老师引导。他虽然鲁莽,但知错就改,任用李斯,平常小事到是舒坦了,李斯知道秦始皇的意思,会顺着他,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斯是个无底线的主,秦始皇就没有把关的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秦始皇本质是个好皇帝,也是个能听进劝告的皇帝,只要说的在理,能打动他。
水利专家郑国争辩说
“修成,对秦国也是万世之功”,秦始皇一想也对,就让郑国继续修。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开始兴建,约十年后完工,叫郑国渠,以郑国的名字命名,虽然他是间谍。
渠成以后,就没他的记载了,估计可能是被咔了,秦国的法律里没有人情一说,但给予职位,也不是不可能,他没有做侵害秦的事。
郑国驱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一顷是六七十亩!
尽管可能夸大,但也绝非小数目。凭空多出这么多良田。秦一下从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出口国。
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时期,粮食的丰收使秦,对其它诸侯国的依赖,瞬间就降到了负值。
以前灾荒得向其它国家借粮,现在不用了,有没有地方借我们堆下粮。
粮食收成好,天下没烦恼。那时候不同于现在,房子、车子、票子……粮食是最根本的追求。
没过几年开始灭诸国,不知道是不是和这有关,越看越觉得有不止一毛钱的关系。
这也是秦始皇的英明,大肚能容,一般一知道是间谍,咔咔咔。在取消逐客令不久,魏国大梁人尉缭也来到了秦国。
当时,吕不韦等人已经死了,大权进一步集中到赢政手中,东方各国也越来越担心。
尉缭向秦王建议:“现在,以秦国的实力,消灭各国毫无问题。但是如果诸侯国联合起来抗秦,就很麻烦。所以不要吝惜财物,向各国掌权的大臣行贿,破坏他们的联合,只用三十万金,就可以达到兼并诸侯国的目的。”,秦王一听,才三十万金,就能拿下诸侯们,太好了,你说的,比李斯的还具体。
这只是一面,另一面就是李斯所说:“不肯者,利剑刺之”,也就是两手准备,一手钱,一手剑。
第一个遭殃的是韩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赢政派大将内史腾,率兵攻打韩国。
战争基本没什么悬念,俘虏韩安王,韩国灭亡。韩国虽然已经灭亡,但韩国贵族的反抗没有停止,韩王安被迁于岐山,前226年发动叛乱,不久被镇压下去。
韩国,是外柔内钢。做为晋三家,没有魏的雄心,也没有赵的傲骨。今天和这国去攻打一下,明天和那国去较量一般,也不想当头,也不乱去招惹别人。
韩国灭后,第二个是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