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回三国(1 / 1)

我叫马家军,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我从小就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从我3岁开始,父亲就叫我每天早上6点起来跑步,跑一个小时,跑完以后休息10分钟还要练武术,练武术又是一个小时。练完武术以后才吃早饭。吃完早饭,我的父亲就叫我练字,练字两个小时。练完以后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从小到大就被人叫做文武双重,就是能文能武的人。

18岁的时候,父亲把我送到了部队上,说让我锻炼一下,从小就听话的我没有什么意见,乖乖的去了。在部队锻炼两年以后,我就当上了连长,平时在练兵和带兵的同时,我还喜欢看看三国演义,因为从那里我可以学习到我要学习的东西。可是意外就是在我带兵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发生了。

那天,我接到上级的命令,让我带兵前去捉人,说那个人就是我们找了三年的人。三年前,他杀了十个人,而那十个人和他没有任何的仇恨,当时我们带了上百人去捉他,可是还是让他跑了。从他跑了以后,我们就找了他三年。三年来,每一次我带人去捉他,每一次都让他跑了。我想,这一次可不能在让他跑了。

一路上我脑子里想着事情,但是脚步没有停,飞快的跑在他的身后。无论他跑的多快,我都能稳稳的跟在他的身后。终于,他停了下来,转过身子,默默的看着我。我也默默的看着他。就在我们对峙的时候,我的手下也陆陆续续的跑到了我的身边,我笑着看看他们,说:你们就在这里看着,不能让他跑了。我的手下应了一声,就围在我和他的身边,他对着我笑了,拿出了刀。我就默默的看着他一步一步的靠近我,在他靠近我身边的时候,我一把拽住他的手,把他手里的刀打了下来。几次下来,他急了,拿刀在我身上乱刺,我就让他刺,但是我的手还是牢牢的抱住他,不让他跑。就在我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我的战友们终于反应了过来,把他捉住了。呵呵,我笑了一下,就昏了过去。

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树林里。我心想:我不是因为捉他而昏迷了吗?难道我的战友们以为我牺牲了,把我放到这里就不理我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心里想着事情,脚步不停的向前走。不知走了多久,我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人烟。兴奋地我跑了过去。可能是我太着急了,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我爬了起来,向离我最近的那户人家走去。

我礼貌的敲了敲门,问:有人吗?我是来玩的游客,因为天色已晚,特来借宿。请开门。

谁呀?门开了,一位老人家开了门。看看我,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忙回答:老人家,我是来玩的游客,因为天色已晚,特来借宿

老人家看看我,说:公子,进来吧,老朽这就去准备吃食

我点点头,默默的看了这个老人家的屋子,这屋子,泥墙,瓦顶,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墙上还有一张弓,床事没有的,只有一张炕。就在我打量完屋子的时候,老人家端着吃食出来了。我看了一下,那吃食,就是一碗黑呼呼的不知是什么东西做成的糊糊。不过,在特种部队锻炼了两年,我连成了只要不是大便和毒药都可以吃的本领,而且看老人家的家境,这碗黑呼呼的东西应该是老人家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我想老人家道谢后,拿过那碗,愉快的吃了起来。

吃完的东西,我才感觉咕咕直叫的肚子安静了下来,老人家看着我,说:公子,你。。。

我笑了笑,说:老人家,我叫马家军,你叫我小马就好了。我也不是什么公子,我就是一个游客

听到我这么说,那老人明显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叫我小马了。

小马,你从哪里来呀?为什么你身上的衣服那么奇怪?老人家问我。

还好我在来的时候已经想好怎么回答了,我慢慢的站起来说:

老人家,我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山里,这衣服是我锻炼的衣服,我父母在我6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仇家找上门来,他们为了保护我,把我藏在一个水缸了,自己去面对仇人,结果,当我从水缸里出来的时候,我的父母已经。。。。。哎!我叹了一口气,哭着往下说:后来,我自己在山里生活了三年,饿了就吃山里树上的果实,渴了就喝山里的泉水。就这样生活了三年。在我8岁的时候,因为误食了山里的有毒植物,我差点死了。还好我遇到了我的师傅,是他就救了我,并且交我武术和认字。在我出师的那天,杀死我父母的仇人又找上门来,师傅。。。。说道这里,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再也说不下去了。

老人家默默的抱着我,让我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在我哭完以后,他说:可怜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在战斗中死了,而你和他长得一摸一样,你可愿意让我做你的爹?我想了想,点点头,说:我愿意。爹爹在上,请受孩儿一拜。说完我就认认真真的行了一个父子礼。

老人家,啊不,现在是我的爹,看着我说:为父姓鲁,别人叫我鲁伯,是一户大户人家的管家。

我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看我明白了,爹就叫我去我的大哥的房间了休息了。不知是因为累了还是重新有了父亲,这一夜我睡得和踏实。一直到鸟儿的叫声把我唤醒。起床以后,我照常活动了一下身体,也就是先跑步,跑完步以后就练练武术,一趟武术下来,满身的大汗,简单的梳洗后,我就去看看昨天刚刚认的爹了。

爹看看我,没有说什么,就问了我一些身世的问题,在我认认真真的回答了以后,又问了我又没有读书,以后想干什么的问题后,就让我回去了。

回到了我自己的院子了,我安静的看了一上午的书,知道了古代的兵法和一些有用的知识。中午随便吃了些糕点什么的,就又回去看书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渐渐地习惯了早上练武,中午看书,晚上听爹讲解的时间。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看着书,爹突然派人叫我过去。我问府上的下人,他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叫我快点过去。我只好放下看了一半的书,跟着下人过去。到了爹的门前,我轻轻的敲敲门,里面传来爹的声音:进来!

我推开门走了进去,爹看看我,说:爹知道你想学习兵法和武术,可是爹没有办法教你。你看,爹给你找了一个老师,以后让他教你。

我看着那个穿着书生衣服的人,又看了看爹,疑惑的问:爹,这位是?

爹看看我,拍拍自己的脑袋,哦了一声,说:你看看爹,忘了介绍了。这位是郭嘉,是你以前大哥的朋友。

我愣愣的看着爹,半晌没有说话,脑袋了想起了郭嘉的介绍: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

起初,郭嘉往北晋见袁绍,袁绍对他十分礼敬。过了不久,郭嘉慢慢了解袁绍只是虚有其表,於是就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有智慧的人要审慎的选择领袖,才能够保护自已,建立功业。而袁绍只效法周公礼贤下士的样子,却不知道用人的方法。做起事情来,毫无效率。一天到晚都在计画,却又没有决断力去实践。想要跟他平定天下,共谋王霸之业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於是郭嘉便离开袁绍。

荀彧推荐郭嘉给曹操。曹操召见郭嘉,跟他畅谈天下大事后,曹操高兴的说:「能够帮助我建功立业的,一定是郭嘉这个人。」郭嘉也高兴的说:「曹操真的值得我为他效劳!」

西元195年,曹操前往徐州击败吕布后,吕布退守城池。当时曹军疲弊,曹操原本要退军休养。郭嘉和荀攸一起对曹操说:「吕布有勇无谋,这时打了三次败战,他的锐气已失。军队的战斗力取决於主将。主将如果失去作战意识,那麽他的军队必定没有奋勇作战的意念。陈宫虽有智谋,但是无法迅速作出决策。趁现在吕布的士气还没恢复,陈宫尚未作出对策的时候猛力急攻,一定能彻底解决吕布。」於是曹操引水淹城,果然生擒吕布。

孙策转战千里,奠定江东的基础后,想要趁着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机,率领军队偷袭许都。曹操的阵营听到这个传言,大伙儿都非常的担心。郭嘉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他对大家说:「孙策才刚刚平定江东,人心尚未齐心归顺。而他打仗时所杀的都是盘据地方已久的强豪,他们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然而孙策行事轻率而没有特别防备刺客。虽然部将军队众多,但是他这麽轻浮,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刺客被利用时机,一名勇士就可以解决掉他。就我的看法,他必定死在匹夫的手里。」果然孙策尚未北上,就被许贡的门客杀死了。

注:西元196年,孙策任会稽郡太守时,委任虞翻为功曹。孙策非常喜欢外出打猎,虞翻劝阻他说:「您喜欢轻装便服出行,随从部下常常来不及警戒,士兵们常常感到辛苦。身为统率,如果不够稳重,就不容易树立权威。所以传说中的「龙」,一旦变成普通的鱼,随便一个渔夫就可以捕捉它。而白蛇自己放纵,在野外被刘邦斩杀。请您多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孙策虽然赞同虞翻的话,但是却改不了坏习惯。西元200年,有一天孙策出外打猎追赶野兽,他骑的骏马速度特别快,随从的马根本追不上。正当孙策追赶猎物时,突然遇到许贡(前吴郡太守,为孙策所杀)三名门客,他们用箭射中孙策的脸颊。从后赶到的随从立刻将他们三人全部杀死,但是孙策也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官渡之战不久,袁绍就羞愤而死。之后曹操在黎阳,连续击败袁谭、袁尚,当时大部分的将领都建议曹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郭嘉向曹操进言:「袁绍喜爱这两位儿子,因此并没有明确的指定继承人。而郭图、逢纪等谋臣又各拥其主,两袁必定相互争夺继承权,而无法团结。如果我们急切地攻打他们,他们就会团结在一起与我们对抗。如果我们改采防守策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开始争夺继承权。现今不如把矛头指向荆州,征讨刘表,等待袁谭、袁尚之间的变化。当他们的内部不合之后,再攻击他们,必定可以一举攻破。」曹操非常赞许郭嘉的意见。因此开始准备南征,当大军抵达「西平」的时候,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所击败,退守「平原」。袁谭派辛毗为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於是曹操便派兵去援救袁谭,攻下邺城(斩审配)。之后又击败袁谭(因为袁谭背叛曹操),因此平定冀州。郭嘉因功封为「洧阳亭侯」。

曹操计画攻打袁尚及乌桓,当时许多部下都害怕刘表会派刘备偷袭许都。郭嘉向曹操分析局势:「您虽然威震天下,但是乌桓凭藉着距离中原遥远,必定不会严加防备边境。如果我们乘其不备,突然进军攻打他们,他们必定会惊惧而被我们消灭。而且袁绍待民宽厚,恩德施於民间与外族,而袁尚、袁熙兄弟还活在世上。现在四个州郡的人民(袁绍的老地盘:「冀、青、幽、并」四州)只是因为惧怕我方的军势而臣服归降,我们尚未施加恩德给人民。如果我们现在不攻打袁尚而去征讨刘表,袁尚会利用乌桓的帮助,招揽原来效忠袁绍的旧部属。只要袁尚与乌桓一发动攻击,四州的人民都会乘机响应,我们恐怕会失去青、冀两州。刘表这个人,只会坐在那里高谈阔论。他自己知道他的才能无法驾御刘备:如果给予刘备重兵,深怕刘备会反客为主;而不给刘备兵权,刘备无法被刘表善加利用(利用刘备开疆拓土)。因此就算我们倾全部之力攻打袁尚,也不用担心刘表。」曹操听从郭嘉的意见。

当大军抵达易县,郭嘉建议曹操说:「兵贵神速!如今我们不远千里奇袭袁尚,辎重太多的话,行军的速度就不会很快而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当袁尚方面得到我们奇袭的消息,必定会加强防备。不如我们留下辎重,轻装急行来个出奇不意。」曹操接受郭嘉的提议!乌桓突然听到曹操挥军而来的消息大感惊慌,苍猝之下与曹操会战,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首领及重要干部都被曹军所杀,袁尚及袁熙奔走辽东。后来曹操感叹说:「只有奉孝能够充分了解我的想法。」

曹操征讨乌桓之后,从柳城回军,郭嘉在这个时候生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於是曹操跟荀攸等人说:「在诸位谋士中,你们的年纪都跟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是最年轻的。本来我打算天下底定之后,把我的继承人托付给郭嘉,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真是苍天作弄!」於是上表陈述郭嘉的功业:「郭嘉随军出征共计十一年,每当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时,其他的谋士都还在思索应敌的方略,郭嘉就己经做好了决策。我能够平定北方,策画的功劳当属郭嘉第一,只可惜他英年早逝而大事未定,实在不可忘记郭嘉的功劳。后来赤壁之战失败,曹操感叹的说:「如果郭嘉还在人世,我也不会受到这麽大的失败。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要求,希望他能保有这“十胜”,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任何推测都意义不大。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他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无怪乎曹操听后赞不绝口,“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遂“表为司空军祭酒”。

如同荀彧一样,郭嘉在重要关头也总是为曹操谋划。如:官渡战后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连战数克”。这时,有人主张加强攻势,彻底铲除袁军。郭嘉则主张缓兵以待其变。他认为谭、尚都深得袁绍宠爱,袁绍生前又无立嗣,兄弟二人之谋臣“必定斗其间”。如果我们攻之急疾,他兄弟二人将合谋图外;相反,“缓之而后争必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如其言,曹军一摆出攻刘表的姿势,袁氏便出现内讧。曹军回兵各个击破,遂平冀州。郭嘉也被封洧阳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回兵途中郭嘉病重,不久去世,年三十八。谥贞侯。

郭嘉跟随曹操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病重,“太祖问疾者交错。”不幸而死,曹操“临其丧,甚哀”,并不无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拟交郭嘉以治国安邦之任,可见曹操是多么赏识其才。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的功绩,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述追赠郭嘉封邑。

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的统一大业以很大影响——至少是曹操认为这样。次年曹操赤壁失利,还深情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愣愣神,我对着郭嘉醒了一个大礼,说:老师,请受徒儿一拜。郭嘉乐呵呵的收下了我这个徒弟。从此,我开始了白天学习兵法和郭嘉要交我的东西,知识在一天一天的加多,师傅还给我介绍了他的朋友:

田丰和鲁肃以及诸葛亮。

我的脑袋里也出现了他们的资料:

中文名田丰别名田元皓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公元200年职业谋士主要成就助袁绍灭公孙瓒官职冀州别驾籍贯钜鹿(一说渤海)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

想了想,我还是冲着他们三个大神行了礼,他们也回了礼。然后,我就默默的坐在一边听他们说话了。从他们的话中,我知道了现在是三国时期,而且现在是黄巾军造反的时候,我一边默默的想着心事,一边想着怎么能让这四个大神来帮助我。

最新小说: 晚州梦华录 韦浩李丽质 此女抵万金 听说我爱过你 三国:无限极品大礼包 大唐太子李承乾 超级兵王 荆刺烈焰 三国第一狂兵 错认爹,刘邦大喜:皇位传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