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激愤情况下所发出的吐槽其实也正是袁绍心中所想。袁绍不傻,心中已有计较,知道出不出去巡视是假,不想跟自己见面再扯扯什么长幼尊卑,师生之谊才是关键。
关纯对于韩馥行踪的解释是外出巡视,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回来的。冀州疆域广阔,如果韩馥想要好好巡视一番的话没有个把月那是根本不可能上山下乡走到基层里面的。但问题是,如果关纯有心,把自己和王匡两人等在邺城求见的消息带给韩馥,他相信根据以往的经验,韩馥绝对是会放下手头的一切跑回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的。
别的不说,在自己刚被朝廷封为渤海太守的时候,形单影只孤苦无依,虽贵为太守,可手下人阳奉阴违自己也丝毫没有脾气。就在自己正愁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就是韩馥伸出的援手,才让自己得以坐稳了位置,有了今天拥有的一切。
袁绍知道自己对韩馥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他知道如果没有韩馥的鼎力相助那么恐怕自己到现在都不会有什么建树。正是因为韩馥对自己的帮助,让自己很快的在渤海郡里站稳了脚跟,这让自己的家族对自己刮目相看,一番细谈之后便决定向自己提供种种援助,也公开了自己在袁家的身份,为自己正了名,这才让自己拥有了今天显赫的身份和地位,虽然官职仍是太守,但麾下的汇聚的实力恐怕已经可以和一些刺史、州牧掰腕子了。
袁绍在自己最初的时候对韩馥非常恭敬,但是随着自己身份的水涨船高,还有韩馥在自己面前那一直谦卑的模样,渐渐的也就有些放肆,有些时候心里还真是把他当成了家里那些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奴仆了,直到今天在关纯这里碰了颗软钉子以后才又重新的正视了自己和韩馥的实力和关系,摆正了自己早应该摆正的态度和位置。
只可惜……不知道为什么,韩馥已经远远的躲了起来,再也没有跟他见面的打算,只是派了一个他的副手来处理,至于在自己和王匡所提希望可以得到的军需装备和物资,也是活脱脱的成了一只趾高气扬的铁公鸡,分文不给一毛不拔。
对此袁绍虽然心中都气炸了,但是却真真儿的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东西都是人家的,虽然人家给你关系好,平日里都给足自己面子,但是到了人家下定决心就是要打你脸的时候,自己倒还真是没有办法从道义、礼法上面说出个人家个什么不是,更重要的是人家还不是就明说了不见你,只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自由、民主、和谐、美好的新冀州”而上山下乡实地考察去了。
关纯也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自己和王匡,让自己耐心等待。
等待…等待…
中路军兖州刺史刘岱已经进军虎牢了,一旦攻破必定天下震动。
而一直和自己“争风吃醋”的弟弟袁术更是袁绍的心病,此刻军报显示他已经和长沙太守孙坚一起出兵武关,虽然自己弟弟能力不怎么样,但是麾下却是强者如云,至于有着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那就更是一个狠角色。
袁术领着这么一只实力雄厚的军队攻打武关,虽然武关地势险要,但是凭着袁术等人的戮力攻击也不是没有攻破的可能。一旦武关攻破,就武关和长安之间那么近的距离,再加上之后除了潼关就无险可守,袁术只要能抓住机会,就凭着手里的士兵的账面实力,上演一出“千骑卷平岗”把董卓的势力范围一口气蚕食大半的戏码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袁术虽然是自己的弟弟,但是却是那四世三公老袁家的嫡出,论血统的纯粹性来讲,即便自己是当哥哥的比他大很多,心里再不甘心,名义上也只能当他的左膀右臂,至于取而代之什么的就是想都不要想。
袁绍清楚自己之前之所以能得到袁家那么大力的支持,不是因为自己被袁家看重,而实在是因为年纪偏小的袁术不争气,得到了家里那么大的支持,却没有做出相应的业绩,让老袁家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都如同泥牛入海一般化为乌有,再加上自己在渤海做的有声有色,所以本着“鸡蛋不能放入同一个篮子”,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原则,袁家在别无选择之下才转而来支持自己。
可能是感觉到了压力,在袁家对袁绍加强了援助的同时,袁术好似开窍了一般的奋发图强了,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袁术已经在宛城、汝南一带洛阳南部的富饶土地上牢牢的站住了脚,到了各路诸侯联合起来起兵反董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时间就站出来的。
袁家嫡出这样显赫的出身,再加上官至后将军这样高的地位,还有第一时间拒绝高官厚禄和试图与他虚与委蛇的董卓说“不”这么令人心神激荡的政治倾向选择……袁术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完美,碰到即便是黄琬这样出了名苛刻的清流官员也绝对都找不出什么大的错误和过失。
袁绍悲哀的发现,无论袁术在南边战斗的结果如何,凭着他这次‘讨伐董卓’事件中的精彩发挥,都为他的政治生涯赚足了旁人的眼球和喝彩。
这可都是以后开山立派招募贤才的资本啊……
这可都是和自己对抗在袁家内部争地位的保证啊……
嫡家出身的血缘优势本来就让袁术在和自己的对抗中占足了好处,一点点很小的成绩都会被无限放大,得到家族里长辈们更多的表扬和肯定,继而肯定是更多的支持。
家族能给的支持就那么多,袁绍很清楚,袁术得到的支持多了那就意味着自己得到的支持少了,而这样的场景无疑是袁绍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袁绍必须保证自己要做的很好,非常好,要做的比袁术好的更要好上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