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潭月村庄的三氏,便是讲上三天三夜也不能如弓水河般清澈见底的。潭月村庄,方圆百里,盘山聚水,聚天地之灵气。而居住于此的潭月三氏,自然也是人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有志人士。
潭月三氏:义氏家族,杨氏家族,何氏家族。
“这还得从潭月村庄的祠堂说起啊”手持檀木龙头杖苍发老人说道。
话说潭月村庄的祠堂里朝拜着的十二塑像,塑像高大威猛,神圣之势不言而喻,加上族人的代代相传,塘月人家老少皆持敬仰之心。盘王塑像不仅仅被供奉在三氏祠堂内,在每个义氏族人家中都有祭拜,犹如观世音菩萨般受人敬仰。
一位毛头小孩迫不急待的问起:“盘王是谁,他是谁?”
这时,在祠堂里的人们众口纷纭,毕竟后人对祖先盘王的敬仰不得不引起他们的好奇。
苍发老人屡屡胡须,继续说道:在数百年载前,塘月人家只有两氏-杨氏家族和何氏家族,他们却是汉族部落,杨氏家族据说是历史上有名的杨家后人的传人,每每说道此,都让杨氏族人自豪不已,便已伟人自称,甚有不可一世之貌,而相传何氏家族之所以能和杨氏家族共存与此,是杨氏祖先慈悲救济于他们,长期以往,何氏家族都格外的小心,生怕做的违背祖先的恩惠,处处礼让着杨氏族人。虽有优异之差,却无冲突之意,两氏族人相处甚是融洽。
塘月村庄的两氏家族坐盘踞在塘月村庄的左右腹地,分居弓水河的源头和汇合处,源远流长如弓水河,河水源远流长,积累在半月塘的都是族人的足迹,岁月的沉淀。
两氏族人内部和睦,却时常遭受其它蛮夷部落的偷袭,蛮夷部落多为迁移部落,常年无固定居住之地,残忍凶残,时常侵犯汉族部落,尽管两氏族人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多次将蛮夷驱逐出境,但却好景不长,何况每次尖刀利剑对于两氏人家甚是打击,交战过后,凄凉痛心之感此起彼伏。却拘束于故土,水来土挡,不曾有离开之意,世世代代留住于此。
这样的场面视乎早已习以为常,蛮夷的侵犯又一次来袭,然而却和往常相差甚远,多股蛮夷聚集力量,视乎一股不缺城池誓不罢休的我态势,明目张胆的向两氏家族宣战,两氏族人奋力抵抗,城池掩护,却不及蛮夷的次次摧残,交战时日已久,两氏族人明显已深陷困境,蛮夷却不见远走之意,伤死一片,水流成河,半月塘早已染红,弓水河不堪入目。眼睁睁看着城池就要被摧毁,族人首领望眼欲穿,杨氏首领持刀泣血长叹。
就在此时,城池数几里之外,声势浩浩荡荡,上千人马在一位身高八尺,长发披肩的首领的带领下如洪水般袭击而下,两氏族人看到此景,心中希望之火瞬间燃起,里应外合,经过不下几十回合,蛮夷被全部击杀于城池之下,然而两氏家族和神将奇兵也伤势沉重,奇兵首领于蛮夷奋力搏杀早已伤痕累累,两氏幸存族人将救世恩人带回城池,一番交谈之后,才知晓这群奇兵便是瑶族首领盘王带领的瑶族族人,正值秋转冬之时,盘王带领族人一路南下,在南下迁徙途中偶遇其他蛮夷侵犯两氏家族,虽然盘王本身就是两氏口中的“蛮夷”,却从没做过“蛮夷”之事,还帮助两氏彻底击垮让两氏族人世世代代困恼的蛮夷,两氏族人不但没有抵触之意,更是心存感激之情。
伤势严重,盘王带领族人暂住于汉人领土,两氏族人心存感激,早已抛开异俗己见,款待瑶族族人,城池内,终于出现少有的热闹气氛,然而好景不长,卧床良久,却不见盘王身体好转,就在胜利不久后,伤势严重的盘王在两氏城池中离世,这天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加上城池中族人的声声剧痛,一片惨象在塘月村庄再次上演,而这次尤为震撼,史无前例。
两氏族人为了表示对盘王的感谢,并将其族人全部安抚在城池中,并且在两氏的城池中建立不属于杨氏,何氏的居住地,全部给予瑶族族人,与此次同时,拆除旧城池,于半月塘前修缮三座祠堂,给予在此战争中不顾自身安危,义无反顾的帮助两氏逃离魔掌的盘王部落,两氏首领为其族人取姓为义,表示对他们崇高的感激之情。经历数月,三座祠堂拔地而起,祠堂内摆放着盘王的塑像,供三氏族人世世代代敬仰。更为了纪念盘王的壮举,,族人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举行场面甚是庞大的祭逝活动,年而复始,便有了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的祭奠仪式流传至今。从此以后,瑶族族人便定居与此,与两氏族人共享塘月村庄,岁月安详,时间慢慢流逝,族人和睦相处,早就没有蛮夷之称,从此以后,塘月村庄早已由两氏变成了三氏,三氏人家拥据福地,依山旁水,生生不息,得以流传于世。从三氏坐落一览无遗,后来居上的义氏家族在岁月的流逝总早潜移默化的成为塘月村庄的精神领袖,毫无汉瑶之分。每个月圆之夜,三氏族人都会聚集于此,或是仪事,或是闲聊,谈笑风生,这样的岁月不知经历多少,不知流传多久,却只有半月塘屹立在塘月村庄之前,岁月流逝,半月塘都知晓,只有她它知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座祠堂里,也先后摆满了丰功伟业的三氏族人,每具塑像后面都用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着每位伟人的事迹,然而不管身世背景如何,都注以“义”字表示对先人盘王的敬仰!
说道此,苍发老人起立转身望向身后,祠堂内盘王的塑像高大威猛,目光坚定,透过半月塘,向远方注视着,祠堂内大人小孩,敬仰之心更加浓烈,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