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掩埋还士兵的遗骨之后,李鉴率大军起程回长安,郭元振将李鉴送到疏勒城外,在即将分别的时候,郭元振说:“大将军,你这次领军出战,大胜突厥,充分的展出了你卓越的指挥才能,你是我大唐难得帅才,老夫佩服你。”
李鉴带着哀伤地神色说:“老将军过奖了,付出了那么大伤亡,何谈大胜啊。面对那些阵亡的士兵,我感到很不安。”
“大将军也不是第一次打仗了,你对战争应该是了解的,怎么会如此悲伤呢?”
“可这次不同,这次我作为全军的统帅,统领数十万大军,我的指挥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和士兵的生命。如果我能做的更好一点,士兵们也就能少留一点血,不是吗?”
“可战争就是这样,在没发生之前谁都不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付出的代价到底会有多大。只有在结束之后,才会清楚的看到它的残酷性。对于大将军而言,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在不断的成长,你是当之无愧的将帅之才。大将军要是一直能保持这样的谦和,你会成为李牧、王翦、卫青和你曾祖父李卫公那样的千古名将。”
“多谢老将军指点,晚辈谨记在心。”
“最后我想给大将军一点忠告,还望大将军铭刻在心里。”
“老将军但说无妨。”
“你这么年轻就能担任三军的统帅,领军出征。一方面由于你的领军才华,另一方面说明你肯定有贵人相助。但是你要记住你所面对的是大唐的士兵,他们的鲜血只能为大唐而流。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站在大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你是我大唐的重臣,不是谁的家奴,你甚至于都不属于你自己。”
李鉴在听了郭元振的话之后,虽然感到他讲的很有道理,但是他却有点不大理解,说:“郭将军,能否给晚辈讲明白一点。”
“老夫的话就讲到这里,大将军慢慢会明白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起程吧。”
“好吧,老将军后会有期。”然后,李鉴跨上马背,率领大军向东走去。
唐军回到长安以后,长安城里一片欢腾,以庆祝唐军将士凯旋归来。太平公主借此机会对李鉴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让李鉴瞬间名声大震。“唐之霍去病”的名号也响彻整个李唐。皇帝李显封李鉴为镇军大将军,任兵部主事。
在李鉴归来后不久,太平公主和韦氏两派围绕着解散府兵回原籍的问题,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太平公主因为韦氏的女婿武延秀掌握着京师长安卫戌部队的指挥权,所以她不愿意解散集结起来的府兵,而是提出让李鉴的府兵与武延秀一起宿卫京师。韦氏以府兵战时集合,平时务农,并不常设的原则,坚决的要解散李鉴的府兵。本来这个原则是李唐的军制惯例,仗一打完,府兵解散回原籍,以防止有人拥兵自重,威胁朝廷。可是韦氏的倒行逆施,任人唯亲的做法,让群臣们都意识到,她是个有野心的人,想做武则天第二。因而,支持她的人并不是很多。
这让韦氏很是恼火,上官婉儿给她建议说,既然遣散不了,那就削弱。具体的做法是暂且同意李鉴拥有军队,但是李鉴的府兵数量必须控制在三万人以下,不能进驻长安城,而是驻军灞上来拱卫京师。等到这批府兵的宿卫时间一到,再全部遣散,调李鉴等人在朝堂中任职,虚以高位,不再赋予兵权。韦氏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听从上官婉儿的意见,向李显提出了这一主张,让群臣讨论。
这个方案得到了群臣的普遍支持,因为他们对于韦氏和太平公主都没有好的印象,不想看见其中的某一派做大,而把持朝政,重蹈武则天当年的覆辙。为今之计,首先要让两派之间的实力保持均衡,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太平公主见这一主张得到了朝廷上的普遍认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于是,李显下诏,让李鉴保留长安附近各个折冲府的三万名府兵,剩下五万名府兵解散回原籍。同时,命令李鉴率军驻守灞上,拱卫京师。
唐军在西域打败突厥突骑施部,使得原本垂涎安西四镇的吐蕃,感到不安。于是,吐蕃派使臣前往长安朝贡,加强与李唐王朝的友好关系。在一些朝政事务商讨完以后,吐蕃提出要与大唐举行一场马球赛。这让皇帝李显一下子来了精神,因为马球是这位皇帝平生一大爱好。李显对此极为重视,他命令兵部尚书宗楚客去负责这件事情。宗楚客在接到皇帝李显的命令,立即在万骑军中挑选马球高手。人员挑选出来以后,宗楚客将名单交给李显。李显还亲自查看了这些人的能力,感到很满意,并因此奖赏了宗楚客。
到了比赛的那天,李唐的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都来观看这场比赛,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的隆重。吐蕃马球队和李唐的皇家侍卫组成的皇家马球队,在大明宫的麟德殿马球场,进行角逐。可是,比赛的开始没多久,李显的脸就变得十分铁青,很是难看。原因在于,李唐的皇家马球队在吐蕃马球队面前根本占不了上风,反而是吐蕃马球队越战越勇,连续打进皇家马球队好几球,打的皇家马球队,毫无还手之力。
吐蕃人知道在战场上打不过李唐,就想着能在马球场上挽回点颜面。因此,他们对于这次比赛的准备是相当充分,更何况这项运动本来就起源吐蕃。
李显紧紧地握住双拳,恨不得自己跨上马,去和吐蕃队较量。这时,皇家马球队有四个队员,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了伤。皇帝李显再也忍不住了,要求换人。
在麟德殿内,李显愤怒了,他是真真正正的愤怒了。李显痛骂宗楚客道:“丢不丢人?你说丢不丢人?这就是你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说你能干什么?”
宗楚客从未见李显发这么大的火,吓得跪在地上浑身颤抖,说:“微臣有负皇命,罪该万死,望陛下恕罪。”
李显又训斥万骑军的将领韦温、韦播、高嵩等人,说:“连个马球都打不好,还怎么做朕的禁军侍卫,你们平时是怎么训练士兵的?”韦温、韦播、高嵩等人慌忙跪下来,爬在地上请求宽恕。
韦氏站在旁边看着自己的亲信被皇帝训斥心有不满。于是,韦氏满不在乎地扬声劝李显说:“陛下,宗大人和将军们都尽力了,以后让他们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即可。再说了,不就是一场马球赛嘛,用得着那么大动肝火吗?也不怕伤了身子。”
李显甩着脸色对韦氏大声说:“妇人之见,这是关乎国威的重大问题,岂能是小事。”
韦氏被李显的指责声吓了一跳,因为她从来就没见过丈夫在她面前用这样的语气说过话,而且居然是为了一场马球赛。韦氏也愤怒了质问李显,说:“陛下,刚才在说什么?臣妾有点儿不大明白?
李显看着韦氏铁青的脸色,语气缓和地说:“朕刚才失态了,皇后不要介意。”说完,李显转身背对着韦氏,面对着皇家子弟和朝臣。但是,韦氏还觉得不满意,又想质问李显。上官婉儿急忙上前挡住韦氏,对她摇了摇头,示意李显现在正在气头上,而且这里人也多,不要在这个时候跟他争吵。韦氏明白上官婉儿的意思,就不再说话。
太平公主则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她了解她的这位三哥的脾性,她知道在这个世上真正能人李显动心的只有马球这项运动,因为他已经被命运折磨的体无完肤,他唯有在马球场上才能找回存在的意义。想到这些,太平公主对他的这位兄长,产生了深深地同情。但是,她明白木已成舟,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他这位皇帝还是要继续在现实中面对下去,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李显对眼前的皇家子弟和朝臣们,说:“你们有谁愿意跟吐蕃人在马球场上较量?”说完李显的眼睛看着李隆基。
李隆基站出来说:“回陛下,微臣愿意。”
李鉴也站了出来,说:“微臣也愿意。”林妍儿站在韦氏的身后看着李鉴,眼睛里流露出为他担心的神色。李鉴也看见了林妍儿,嘴角微微上扬显示出一丝的微笑,意思告诉她不要担心。然后,李鉴迈步站到了李隆基的身后。
长宁公主的丈夫杨慎交说:“儿臣也愿意。”
长宁公主说:“你小心点。”
杨慎交说:“我知道。”
武延秀对身边的李裹儿说:“我想去。”
李裹儿拉着武延秀地手,说:“你行不行啊?”
武延秀说:“你忘了,我成天就玩这个,你说我行不行?”
李裹儿说:“那你去吧,小心点儿啊。”
武延秀说:“我知道。”
这时,李显说:“还差一个呢?”
武延秀站出来说:“陛下,儿臣也愿意上场。”
李显说:“好,就你了。”
武延秀站到李隆基、李鉴、杨慎交的中间后,李显又说:“你们四个人,给朕听好了,赢了,朕重重有赏。可要是输了,朕就削去你们的官职和爵位,发配到岭南种荔枝去,从此再也不准回长安。”
李隆基、李鉴、杨慎交、武延秀齐声说:“臣等遵命。”
李显说:“快去换衣服吧,朕看好你们。”
皇家马球队换完人后,接着和吐蕃人较量。李隆基、李鉴、武延秀、杨慎交上场以后,渐渐地挽回颓势,扭转了局面。李隆基在场上扮演者领袖的角色,指挥着队员密切配合,策动攻势。双方打的异常激烈。最终,大唐的皇家马球队以一球小胜吐蕃队,而这粒致胜进球,正是李隆基打进的。
李唐获胜后,李显异常兴奋,亲自跑到场内和李隆基等人庆贺。吐蕃使臣眼睁睁的看着即将到手的胜利,就像是煮熟的鸭子一样,给飞了。那种失望之情溢于表情,心痛难安,只能感叹李唐人才济济,连打个马球在仓促之间临阵换将,都能反败为胜。而且,换上来的人都是一群王公贵族,尤其是李隆基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李显在马球赛结束之后,给群臣放假三天。对于李隆基、李鉴、杨慎交、武延秀各赏赐黄金万两,锦缎一千匹,并且设宴招待他们。在宴会上,李显对李隆基等人大加赞扬。他也同时对这四个年轻人寄予厚望,因为这四个人的组成是他的一个侄子、两个女婿,一个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李显期盼着他们日后能够精诚团结,互助互爱,在军政大事上为李唐效力。
不过,李显的这个愿望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完全是他一厢情愿幻想的产物。因为就在这场马球赛后不久,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李显的生命走向了尽头。与之相伴而来是一场血雨腥风,即将在大明宫里上演开来。李唐王朝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