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到了萧瑟的秋,在各种的套作、轮作等等种植方式,在草木灰、人畜粪便等等育肥保地力的手段,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大修水利工程,保证耕地浇灌,在文昌阁农学博士的不断的精研耕作、培育良种的技术支持下,在军民同心戮力的共同劳动下。
更是在英明神武的王大将军的领导下,初平元年的秋天,辽东第六次大熟。
非只辽东一地,临渝、广宁等去岁新占之地的收成也不错,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上的耕种方式、育肥手段、水利工程以及专门的农学博士搞研究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王大将军的治下难得的安定和平。
没有人破坏生产,抢夺生产资料,这就保证了粮食的收成。加之经过了重新清田分地,人们耕作的土地更多,虽然更累,但是属于自己家的收成也更多。所以整体来讲,即便地力不比东北沃土,也尚算丰收。
而这种安宁,又是很多百姓们盼望着的,他们拖家带口的往王言的地盘之内走,或者是有附近的百姓过来,邀请驻扎的军队往前挪一挪。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过去,消息传播扩散,王大将军麾下军士是怎么收拾富户、地主的,又是怎么分地的,最最重要的是,农税竟然只有十税一。谁不想地多一些?谁不想种出来的粮食多留一些?
眼下走遍大汉,对农民如此宽松的也就是王言这里了,毕竟很多地方都是十税四五六,甚至是十税七都有。累死累活干一年,没吃过一顿饱饭,就属王大将军最厚道。
至于说十税一不能支撑军政消耗的问题,则是用着钱来调控。其实他治下的百姓,每家每户的地都很多,比他们之前拥有的多的多,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这就是为了弥补消耗,以及地产不足才行的办法。
所以综合来说,他手下的百姓也累的要命,不过这种累他们自己愿意受罢了……
而不论是流民来投,还是不远处的农户请求大军前挪驻扎,民官过去组织重新分地,迁移百姓的时候,他们都是相当支持的。
所谓祖宗之地,在这个时候,只有那些豪族、富户、地主才会在乎。寻常黔首,活命尚且艰难,死了都不知道埋哪,谁还惦记旁的,天大地大,也没有填饱肚子的事儿来的大。
那么既然要分地,就得有地,自然而然的,地盘就扩大了许多。
如今广宁之地,现在扩张的基本就是顶着平城(大同),而临渝之地,黄忠与刘虞派过来的五千兵马小小的打了一仗,兵进二百里,推进到肥如(卢龙县)一代,并且占据了徐无(遵化)进而掌控了卢龙塞(喜峰口)。
卢龙塞是长城九大要塞之一,原本历史上,曹操官渡战胜袁绍之后,北上攻打乌桓,就是在卢龙塞出兵,最终白狼山之战定辽东,稳妥了北方。…
而去岁黄忠兵进临渝之时,公孙瓒所想最终没成的翻山攻打徒河,同样也是要走这个路线。
如今控制了这个要塞,还有居庸方向虎视眈眈,再有辽西走廊这边的通道,基本上可以说幽州之地唾手可得。
刘虞虽无为,但又不是傻子,不可能不作抵抗。再者,即便他不抵抗,一干手下也不会不抵抗。因为他们一个个的可都是掌握着大量田地的,他们对百姓什么样,自己也有数。而反贼王言是如何对待豪族富户的,他们更是清楚,六年前辽东豪族的血还没干呢。
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坐以待毙。
秋收之后,不待王言来攻,便发大军十万,主动发起了进攻。
如此行事的目的,就是打时间差,抢占先机。因为王言现在驻扎幽州的军队,只居庸一卫,以及肥如、徐无一卫,还有玄甲营,兵马加一起才不过是一万五千而已。
他们发兵往攻,消息传递到徒河需要时间,反贼王言做决策需要时间,调兵更需要时间。来来回回的,说不得半个月就没了。
半个月的时间,对于一场战斗的影响有多大,自是无需多言。搞不好他们都夺回居庸,并一鼓作气把王贼给打回辽东,甚至直接杀奔途河,弄死王贼也不一定。
此次刘虞之军,分兵三路,一路夺居庸,一路打徐无,还有一路过令支,打肥如。领兵者也都是刘虞亲信,鲜于辅、鲜于银、程绪、公孙纪等,若不是亲信,刘虞也不会让他们发兵带队。
除了公孙纪,因为跟公孙瓒同姓,俩人当哥们儿处,后来刘虞发兵要打公孙瓒,公孙纪告密,帮助公孙瓒有准备。其他人在公孙瓒弄死了刘虞及其全家之后,都在打公孙瓒,在之后,不少人都给曹操效力,颇受信重。
不能说他们想的不好,如果大家的战斗力没差太多的话,十万大军把王言赶回辽东自然没什么问题。兵分三路进攻的战略,也没有什么毛病。
但问题是,刘虞的兵马打公孙瓒都费劲,还想来打王言?这一万五千兵马几乎全是老兵,甚至就算是新兵,那也是经受了好几年民兵训练才入伍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两卫兵马的封号校尉一个是太史慈,另一个是黄忠。玄甲营中还有赵云,虽然赵云还没出头,现在才是个副百将,但是赵云的战斗力是在那的。这三员大将,一个比一个猛。
而且玄甲营还是重装骑兵,八百多人摆开阵势,敌军就是三万人,也能轻松的杀穿。再配合黄忠,七千打六万,拉扯起来也不是没有战斗力。
最关键的是,王大将军的制度可是全民皆兵……
“报大将军,刘虞发兵十万,一路攻居庸,两路攻徐无、肥如。黄校尉早有准备,征调民兵五千御敌。敌军行动缓慢,黄将军预料三日后交战。”…
将军府中,通信兵汇报着前方的军情。
王言听的摇头笑,兵贵神速,但其实在刘虞成军之前,就已经被斥候发现,回报了消息,甚至还有心向他王大将军的义士出卖情报。他们的动向,其实一直都在掌握之中。
对此他是早有准备的,比如黄忠征调民兵,这就是他之前授意的。不过即便他没有授意,特殊情况特殊处理,黄忠也会选择征调民兵。
太史慈那边也是一样,都能在后方征调民兵上阵,面对大军来攻,肯定也会征调民兵扩充兵力。
虽然相比起来,这两地的民兵训练时间短,无法同辽东民兵相提并论。但是比起刘虞的兵马来说,那就大差不差了,很多人都没有经受过军士训练。昨天还在地里干活呢,第二天就被征调进入军营了,能有什么战斗力。
辽东最有战斗力的,其实是公孙瓒的部队。不过公孙瓒鸡贼,耍小聪明,老家都不要了,把他手下的兵马全都带走,还诓了刘虞的一万兵马,跑去跟诸侯会盟讨董,等着王言跟刘虞两败俱伤,他回来收拾残局,尽收幽州、辽东之地。
诸侯讨董还在打,不过目前正内讧着呢,明年开春就该散伙了。
笑过之后,王言摆手招过亲卫:“振武卫调三千兵马南下广宁驻守,待兵至换房,命周仓率全军驰援太史慈,命他二卫兵马打出居庸,兵进昌平(北京cp区)。令骁骑营注意并州来敌,卫戍草原动向。调三千英武卫,另征民兵三千,南下驰援黄忠。”
综合现有的资源,以及辽东情况,王大将军认真的思索片刻,继续说道:“汝等收拾行囊,调百人与吾一同南下。通知理政府、华佗、蔡邕,半个时辰后于理政府集议,且去传令。”
“是,大将军。”
亲卫高兴的领命,带着通信兵一起离开,很激动,他们也许久没打仗了。
王言笑了笑,他手下的人都盼着打仗,即便没有太多奖赏,他们也愿意打,都想着把他这个大将军送上皇帝宝座呢。
回去跟孩子玩了一会儿,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动身去往理政府开会。会议的主题很简单,吞幽州。
因为他劫掠一通,张纯又联合蛮夷劫掠一通的原因,目前刘虞治下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大概有七十余万。这一次尽起大军,几乎就是全力以赴。十万大军肯定不实,但是六七万一定是有的,属于玩命了。
当然这主要也怪王言,他派大军驻扎,还不打仗。就等着流民或是有地的人主动投靠,然后大军前移。现在幽州的豪强,吓的都集中在蓟县附近,只有少数的才会举家南迁。把幽州的官吏、豪强吓着了,还不给投降的路,那么他们当然要奋力抵抗。这一次的大军粮草,估计全都是幽州豪强倾情赞助。
不过王言也没办法,因为他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把基调定下了,就是要打土豪分田地,惩处欺民虐民害民之不义,废奴隶。并且在一开始,就在这执行这些,这是不能动摇的最根本的政治路线,是他执政的政治基石。…
不像先前在宋、明之时造反的路,那时候他只是对人民好,但在初期,并没有把口号喊的那么响亮。所以他可以接受当时的地主、士绅阶层的投降,并在后期慢慢的找理由给弄死,或者边缘化。毕竟他活的久嘛,料理这些人就好像生活中的调剂,没事儿就逮两个弄死。
但是这一次,他的起兵根本不一样,他是黄巾军的一员。他当时的起兵基础,是以黄巾的诉求来的,之后加上他不断的篡改原本的黄巾之意,这才成就了现在以民为本的政治路线。
如果他接受豪强、官吏的投降,那么他又该如何面对幽州的百姓,传到辽东,又如何面对辽东的百姓,如何面对因为这个政治路线,而成立起来的保家卫国、保境安民,即使打了胜仗、立了大功,也不过只有那么一些将军钱奖励的军队。
所以现在是他自己绑架了自己,不过也没关系,毕竟结果都一样的。无非现在先难后易,另一种道路先易后难罢了。毕竟现在是打碎了之后的新创造,而后者则是继承了现有的,以后要用一定的精力去驱除附骨之蛆。
这就导致了,本来想要缓慢幽州的计划,因为刘虞治下官吏、豪强的抵制,搞成了现在这种一战定生死的场面。
也导致了,王言不得不提前接手整个辽东。毕竟他都把幽州的军力打败了,如此还要放任他们的话,那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这一次的理政府会议,就是为了清点家底儿,粮食、盐铁、农具、种子等等物资,还有基层的民官是不是够用,再有打仗就有伤亡,还要华佗派遣医者在军队之后,战地救治,更要做好战死军士的抚恤工作,如此等等。
打仗绝对不是说打就打,直接带兵就干。战争物资得考虑好,战后处理更要考虑好。毕竟他就不可能失败,要做好全面接手幽州的准备。
会开的时间很长,从中午一直开到了晚上,直到各方面都做好了规划,有了准备,这才散了会。除了统计资源,安排接手幽州,同样还有一点,那就是要前移将军府。
毕竟是要向南打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军队不够用,地盘大了,守的地方就多,兵力分散太厉害。将军府迁到蓟县(北京)之后,更方便统筹事物,方便信息传递速度,他这个大将军还能在前边顶着,万一敌人来势太猛,他好更猛的打回去,力挽狂澜。
就是苦了好大儿公孙瓒了,来春待他回来,幽州肯定易主,也不知道他上哪里发育,还有刘备,他还跟着公孙瓒混呢,不知道往哪里去……
“将军可是欲南下亲征?”
后宅,几个女人在一起,王言看着费力走路的大儿子,襁褓之中的一个小儿子,还有一个小女儿,甄道如此问出了声。
会议都没有结束的时候,辽东就已经动了起来,甄道虽然不知道消息,但是看到了亲卫收拾行李,还给王言收拾,那肯定是南下无疑。…
王言点了点头:“幽州尽起大军来攻,彼兵多,吾兵少,此战不容有失,吾当临阵指挥,毕其功于一役,尽取幽州之地。汝等顾好孩儿,切勿骄纵,来春将军府南迁蓟县,随来即可。”
这个时代,车遥马慢,但凡干点什么事儿,来回都得按月算。果真有志向成一番事业的人,这一生与家人难免聚少离多。
甚至即便不想成大事业,这时候的壮丁也都得拉去充军。即便他王大将军厚待军士,在过去一年,宣武、广武、威武、骁骑营三卫兵马,全都没有回过辽东,没见过家人,这才是常态。
甄道等女人应声,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了漂亮话,什么注意身体,必将大胜之类的……
翌日,王言照常的早起锻炼,跟媳妇们一起吃了早饭之后,这才带着一百亲卫骑马南下。
现在的辽西走廊上已经许多人,民兵们正运送着军器粮草南下,路边尽是妇女老弱。他们因为住的近,家中男丁是最先抽调的。不过很多人都是押运军器粮草,属于后勤队伍,真正的战兵,这一次王言只征了三千。
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能再从辽东大规模的征兵,毕竟时至今日,辽东也不过才一百四十万人而已。又是供应大军,又是供养官吏,医者,以及文昌阁的一帮名士、士子之类的,还有海军,造船,这些全是辽东负担的。
即将打下幽州,以后的军队就要从幽州征调,给辽东减轻负担,这都是大方向的调控。要不是他王某人调控得当,物产开发的多,占了地利,他也折腾不开。
如此一路南下,王言也再一次的看到了曾经被他率军劫掠一空的幽州现在是什么模样。
临渝地区的百姓,很多人都住上了砖房,炊烟袅袅,很有人气。这里百姓的精神面貌虽不如辽东,但是人也精神的多。这里一样临海,都有渔获海鲜补益,今年丰收也都能吃的起。鸡鸭鹅猪等,数量不多。这很正常,辽东之地历经六年,这才堪堪完成了每一户都有这些肉食养着。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毕竟这是指数级的。等到打下了幽州,全境经历了一次丰收,有了余粮以后,辽东百姓也有许多鸡鸭鹅猪苗,将军府出资收购,可以叫幽州每一户都能养上。
各种的灾瘟肯定会有,在之前密集养殖的时候,就出现过。不过医学也有专门研究养殖的医者,经验总结的还行。反正有问题,都能克服,有损失,都能接受……
从徒河至肥如,五百多里的路程,王言带着一百亲卫走了四天。待他到了肥如驻扎的三千宣武卫军中,见到宣武卫的副校尉以及行军司马,还有玄甲营的时候,这一仗还没打起来。
黄忠预料三天,实在是高估这一群乌合之众了。或许领军的有点儿能耐,但是兵不行。这时候已经是晚秋,天已经寒,虽然或许因为豪强支援的关系,军卒们都吃了几顿饱饭,但是他们的战斗欲望不是很高。
王大将军的名头,于现在的幽州百姓来说,还是相当响亮的。
让百姓军卒,去打待民甚厚,耕地只有十税一的大好人,他们还被打骂着驱驰,想一想也知道,淳朴的百姓并不愿意。
这是王言从行军速度分析出来的,对不对不知道,但是战争的激烈程度必定不大。
军营门口,看着一众迎接的军官,王言又望着西方看了一眼,笑呵呵的随着军官们进入了主帅营帐之内……
日常感谢投月票的好哥哥们支持、
感谢投推荐的众位哥哥们支持、
感谢默默看书的大哥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