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阁 > 其他类型 > 辅宋 > 第四十三章 朱说的上进之路(下)

第四十三章 朱说的上进之路(下)(1 / 1)

于深沉的夜幕之下,突兀响起的敲门声,其实很容易惹人注意。

只是因为处在朱家的内宅外侧的阴暗之地,加上特殊的地位,导致除了仆从外,其实很少有人前来。

听到那熟悉且有节奏的敲门声,已过四旬的朱文瀚恋恋不舍地放下了手中手册。

实际上,自今日访友归来,听得仆从说到今日之事,朱文瀚就明白朱说,一定会来寻他的。

他手下几个子女之中,朱文瀚早就认为朱说为几人中可造之材。其之本身,也一直无视朱说的血脉身份,全心全意的教导。

但人总会长大的,他实在没想到真相于某一日会来的快!

“进来!”

朱文瀚挑了挑油灯里的芯子,屋内的光亮迅速变亮,并映衬出了朱说那张让人熟悉的脸庞。

“事情我都知道了,说儿,无论其他人怎么看,朱家一直都是你的家。但你既然已经长大,若是想要回归范家,我也不会阻拦。而你未来所做之事,我也不会啰嗦。

我只有一句话送给你,选好路,走好路!”

朱文瀚的身上有种官吏的厚重气息,亦不乏一股文气。人生得儒雅,是有名的谦谦君子。他对朱家部分子弟的作为亦是有所耳闻,他从内心也是一直认可养子于朱氏子弟的严格要求。

所以,在今日之事上,朱文瀚是支持朱说的。也难怪今日,会以温言细语说道,和平日于后辈的严肃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说对父亲朱文瀚的心情最为熟络。

他先是站在朱文瀚面前,后跪在地上,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您于朱说的养育教导之恩,朱说永远铭记在心。正如您说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路去走。请恕朱说不能一直服侍在您和母亲的身边。

且自明日起,朱说会前往应天府求学,学成之日,朱说会再回朱家拜谢的!”

朱文瀚长叹一句道:“是雄鹰就该在外面闯荡闯荡,说儿你就去吧!但愿你的几个兄弟的话语,不要放在心上……”

“朱说明白!”

……

翌日。

天色大亮。

朱说收拾起简单的行囊,来到了谢氏的住处。

先是和母亲谢氏及三个弟弟聊了聊他打算远去游学的想法,却并未提及昨日之事。

随后,面向谢氏磕了三个响头,并拒绝了谢氏给予他的路费,言之三兄弟于朱家要照顾好母亲。

后背着行囊,于朱平安及弟兄娘亲的送行下,踏上了离开长山朱家的路。

朱家在长山县城南端六里处,再往东面二十里处,有一寺庙,内有高僧居住。

这些年来,朱说除了在朱家家学和县学内进学外,最爱来的便是此地。

此地寺庙高僧曰慧实,其人学识渊博,这种渊博程度,朱说只在面对父亲朱文瀚时有所感触。

因为近几年来时常于慧实门下学习,朱说与之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

这次选择离开长山,前往应天府,朱说即要专程拜别慧实大师。

只可惜抵达寺庙之事,这位远近闻名的高僧,今日恰不在寺庙之内。

朱说难掩失落,只好留下了一封书信。

后又在寺庙之内苦等一日,第二日终于选择再次上路。

从长山县出发,直往应天府,少说也要一月的行程。

此时已经是秋日的尾巴,冬日的开始。

白日短暂,黑夜漫长。

朱说于途中,也不着急,一边行走,一边读书。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朱说于途中,将书中所学和现实结合,深以为然,个人的学识亦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增进。

尤其沿途底层民众的民生之艰难,官吏之享乐,让朱说心中埋下了一个变革的想法。这种想法尚处于萌芽之阶段。

历时一月又四日,当抵达宋州,即应天府境内之时。

来自琼州之地的海商整合及官吏惩治之事,为说书人说的神乎其神,传至应天府,朱说听罢,忍不住拍手称快!

“海运使李贤,其之才能,及于河西大义之事,我于长山多听慧实大师称赞,没想到其之手段层出不穷,借势也好,借威也罢,仅在数月之内,就让琼雷之地的海商团聚其之周围,不亏是我大宋新一代青年才俊的标杆人物。还有那吕夷简、王曾,此二人能用雷霆手段,绝非等闲人也!”

朱说的目光是毒辣独到的,只听得三两事,就猜中了内中的玄机。想到自己的年纪,还有前来应天府的目的,再有前人的激烈,他更有了学习的紧迫性。

初至应天府,朱说并未沉迷此间的花花世界,直往应天书院而去。

却说南京应天府,本为宋州。因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于宋州,所以改国号为宋,再因为宋州在古时候即为商丘,商丘又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故而自称为炎宋,或是火宋。

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渊源性,宋州到了景德三年,即被赵恒提升为应天府,属于京东路治。

此地人口迅速激增,文化经济日渐昌盛。

在东京大修宫观之际,于今岁春,大中祥符二年春,由东京有消息传来。

皇帝赵恒有在应天府以修“宫正殿”,具体的详情,据说工部之内,亦是议论纷纷。加上朝中反对声浪颇大,此事恐一时半会难以成型,但并不妨碍应天府的发展。

其中,不断变革和扩建的应天书院,几乎成为了应天府的标志性建筑。

其处于商丘之地南湖之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自景德年,由国子监开始的学制和学业改革后,应天书院随即被提升为府学。

而要追溯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把时间推回到近百年前的五代后晋,当时官学的大规模废弃,催生了私学的兴盛,应天书院由此孕育而生。

时至今日,应天书院的规模,已经直逼两京国子监,学舍已有近两百间,书卷多则两千卷。

更是于今夏,聘请了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皇帝赵恒亦是不吝拨款,让应天书院的声望仅次于两京国子监,成为士子,尤其相邻州县贫寒士子争相求学之地。

在这么一个略显寒冷的冬日,朱说踏进了应天书院的大门。

最新小说: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九零福运小俏媳 谍海偷天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八零好福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