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又邀请黛玉和迎春跟她一起去娘家玩,结果两女都不愿意动弹。
贾琏道:“过年还是要互相走走亲戚。但是明天主题是回娘家,其他人不参与就算了。后天大年初三,咱们去我舅舅家拜年,大家都可以去。”
秦可卿和王熙凤是新媳妇,去给贾琏的舅舅拜年很正常;迎春虽然是庶出,但是只能把贾琏的母亲称呼为“母亲”,自己的生母只能称之为姨娘。而且她生母是个买来的丫鬟,早已过世,所以贾琏的舅舅也就是她的舅舅。
黛玉跟贾琏的舅舅没有亲缘关系,但是贾琏不想把黛玉一个人留在府里,就准备把她也带上。黛玉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在荣国府跟她最亲的人还是贾琏和迎春。
“和了!”趁贾琏跟秦可卿等人聊天,精力分散的时候,鸳鸯、平儿和晴雯各和了一把。
……
大朝会上发生的事瞬间传遍了京城,升官的欢喜不已;被致仕的郁闷、委屈不已,这是招谁惹谁了!按照惯例办事居然直接被致仕了;被杖毙的郝大学士家人马上面临被抄家灭族的命运,更是悲伤不已。
也有人打抱不平道:“大学士如此尊贵,怎么能当庭杖毙呢!?即便犯错也该由三法司定罪啊!”
“一定是首辅那个奸臣撺掇的!他一直对郝大学士的门生弹劾他的事耿耿于怀,抓住机会一定不会放过郝大学士!”
“郝大学士在朝堂上与高丽使者相谈甚欢,还把陛下晾在一边,与高丽使者吟诗作对。没有陛下首肯便直接出言要出兵替高丽主持公道。确实逾越了臣子的本分,说他一句不忠也不为过啊!”
“吟诗作对也是庆祝春节的应有之意啊!出兵的言论也只是建议嘛!最终还是要陛下做决断啊!”
“哼!他那是收了高丽使者的贿赂才在朝堂上打配合的。而且口口声声的说是为了大道、为了正义,说的好像陛下不同意出兵就是放弃了大道,不讲正义似得。这不是逼迫陛下吗!?
现在国库里才几百万了银子,国内万一有个灾情啥的,赈灾都不够,哪有钱出兵啊!皇上要是因此不愿意出兵,岂不是要被人当成无道之君了!?”
文官士子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有的认为郝大学士被处置的太草率了,有的人则认为郝大学士罪有应得。
两方争执不下,一直到首辅和次辅的人下场之后,郝大学士的事才算盖棺定论,舆论上达成了一致,郝大学士不忠,被杖毙乃是他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
高丽使者成了过街老鼠,以往跟他们吟诗作对的文官们,现在对他们避之唯恐不及。即便跟他们没联系过的官员也都直接禁止他们上门拜访。
得知贾琏成为新衙门外交部的部长后,他们很快赶往荣国府,准备献上一份厚礼,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
然而他们还不是最早的,此时各国使节已经在荣国府门口排起了长队。可见这帮使节是多么的期待与大华进行交流,同时也说明了以前大华的外交有多差,外国能在大华获得多少利益才会如此的积极!?
外面这么多人等着见贾琏,要是再不接见,就显得贾琏太过傲慢了,牌自然是打不成了。
贾琏道:“行了,你们继续在内间战斗,我在外面招待一下客人。”
然后通知门子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挨个把使者们带进来。
第一个进来的是倭国的使节,倭国向来喜欢在大华搞间谍活动,所以他们是最先得到消息的,来的自然也最快,送得礼也非常丰厚,白银万两外加四名歌舞伎。
按理来说,贾琏是不应该收受贿赂的。但是外国使节的礼他准备照单全收,因为他准备吃干抹净,还要坑对方一把。
倭国使者的汉语说的非常好,而且特别谦卑,见了贾琏直接就磕头请安、拜年了!
这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倭国对大华多尊重呢!
贾琏就开始与倭国使者虚与委蛇,虚扶一把道:“使者客气了,快快请起!你是外臣,本官只是个小小的部长,受不起如此大礼啊!”
倭国使者道:“多谢国公爷厚爱!倭国乃是大华最忠诚的藩属,倭国上下对大华贵族崇拜不已,小臣有幸得见大华最顶级的贵族更是激动、敬仰,合该行此大礼啊!”
也不是知道日后倭国的嘴脸,使者说的贾琏都差一点信了!
不过这年头,倭国崇拜大华倒有可能是真的。很多大户人家的姑娘都会跑到大华来借种,期望改变自己矮小的基因。
既然对方愿意行大礼,贾琏自然也就很高兴的生受了。他虚与委蛇道:“使者如此尊敬本官,想来倭国必是大华最忠诚的藩国了!觐见吾皇时,我一定要请求陛下:倭国但又所求,大华自当尽力满足!”
倭国使者心里美滋滋,华国的官员真好忽悠啊!送点礼、磕个头、说几句好听的话,要啥有啥!
虽然心里鄙视贾琏,但是倭国使者却飞快的跪地磕头道:“小臣先谢过国公爷之厚爱!倭国上下也一定会铭记国公爷的大恩大德。”
贾琏呵呵笑道:“使者客气来,快快请起,倭国对我大华如此恭顺,吾皇必然会给予尔等应有的奖赏!”
倭国使者道:“启禀国公爷,小臣来此不为奖赏,只求天子能够给倭国主持公道啊!”
贾琏道:“哦,何事不公,需要吾皇主持公道?”
倭国使者道:“吾主近年来曾经派遣两批使者朝贡大华,但是这两批使者都在路途上遇害了。根据我们多方调查,杀害使者的人来自于高丽军队。高丽军人杀害朝贡大华的使者,不仅是对倭国的严重挑衅,也表现了他们对大华的忠诚很假、很虚伪!”他还拿了一个写满证言的折子恭敬的递给了贾琏。
贾琏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捏造的,目的是为了给侵略高丽制造借口,避免大华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