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阁 > 都市言情 > 刺明1637 > 第125章 养心殿议事(二)

第125章 养心殿议事(二)(1 / 1)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雅*文*言*情*首*发』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养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养心莫善于寡yù",意思就是:''修养心xìng的最好办法是减少yù望。'为了改善采光,养心殿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

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现为宫廷原状陈列。

乾清宫前西出月华门,为西一长街,门正对面为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进门正对面为黄sè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东西横长的院落,院内西侧、东南、东北墙根下为连檐通脊的廊房3间,共34间。建于乾隆15年,为太监的值房。『雅*文*言*情*首*发』

南面正中为养心门,坐北朝南。歇山顶黄琉璃瓦门楼,进门为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可开启,但是平时不开只有皇帝进出养心殿的时候才开。绕过照壁是养心殿的正殿,南北长63米余,东西宽近80米,面积5000平方米。整个院落分前院(养心殿前殿)和后院(后寝殿)。

正殿面阔7间(36米),进深3间(12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间和西次间、西稍间前出卷棚悬山顶抱厦,正中三间为一敞间,上书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四个大字,屏风背后有通往后殿的两小门,曰恬澈、安敦。北墙设书隔,东西按板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向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是清末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1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此室有仙楼,原为供佛处。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chūn晖”。

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chūn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前殿东配殿,明建,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初名为“覆仁斋”。

明间开门,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配殿规制同东配殿,,初名“一德轩”。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

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chūn室”,清代无殿额。正间额曰“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rì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明“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所居。

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明“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同体顺堂,为妃嫔所居。

东西耳房外有东西向的围房,6间前出廊。北接小房2间,与前殿东西配殿后围房相连。为妃嫔等待侍寝时的值房。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养心殿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仅此而已。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养心殿是一dúlì的院落,南北长约63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5000平方米。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

该殿清雍正时重修。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rì常活动。正厅设有宝座、御案。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提拔、调动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这种仪式叫“引见”。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

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据说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雍正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没有再搬到乾清宫。另一原因,雍正入住当时陈设朴素的养心殿,是想为天下人做一个节俭的表率,但毕竟变成了皇帝寝宫,养心殿的陈设也越来越奢华。到了晚清,殿内陈设品竟达七百八十余件!从雍正皇朝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死于养心殿。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进行rì常活动,包括处理政务。养心殿的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学习与休息的场所。正门设有宝座和御案,还有书橱,内藏历代皇帝治国经验教训等记载与书籍等。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接见过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皇表章,并赐给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养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西太后施展计谋除掉了辅政八大臣,从而得以控制皇权。在同治和光绪皇帝年幼时,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现在这里的陈设,就是光绪皇帝年幼时期,西太后垂帘听政时的场景。当时小皇帝坐于前座,西太后坐于后座,两座之间由一道黄sè纱帘隔开。所有的决策就由黄sè纱帘后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

养心殿的西套间原是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泊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这处珍藏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就被称为三希堂。三帖中《快雪时晴帖》现藏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现在西殿的南窗下,还保留有当年的木板围墙,是防备有人偷听和偷看而设的。

看着这幢不巍峨、不奢华、不雄伟但是却是每位帝皇都会休憩的小殿,陈洪谧和杨嗣昌还真的有点五味杂陈的感觉,对于那位皇上的心思他们忽然觉得真的很难猜的。

陈洪谧轻拉了拉走在前方的王承恩的衣摆小声询问道:“王公公,皇上找我俩人所谓何事?”<>

最新小说: 黄泉守夜人 暗撩 火影之最后的写轮眼 大唐:神级皇太子 亏成世界首富了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全文 我当酒吧经理那几年 镇国天王 诡器秘闻 将军总被欺负哭 神级鉴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