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历史中,江阴八十一日(注1)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事件之一了。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悲壮的历史中,江阴人民抗击侵略者,在24万大军的围困下,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没有任何一个人投降。
我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为什么会这样?
那就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的人民,脊梁骨都是直的,宁折不弯。
后世的满清统治者害怕这种文化,因为它能够锻造出强硬而又包容万物的民族性格。
所以满清时期才有了四库全书,才有了文字狱,才有了闭关锁国,才有了后世被阉割掉的儒学文化。
陈信心中思绪万千,但却没有表露分毫。
冷笑一声“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拉下去弃尸荒野。”
“是”警卫立刻带人上前,用绳子套住尸体,骑着马把尸体拖到远处去了。
陈信这样做,不是得了失心疯,也不是被气昏了头,他的心中对这几个人是充满了敬佩的。
但是,作为一个华夏人,陈信必须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考虑。
后年,袁崇焕就会杀掉毛文龙,毛文龙一死,东江镇就是一盘散沙。
黄台吉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带着人绕过重金打造的关宁防线,从蒙古地区入侵大明,已经被天灾人祸搞的鸡犬不宁的大明将会雪上加霜。
大明腹地将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和抢劫。
为了中华百姓能够少死些人,就必须把后金的注意力彻底转移到朝鲜。
同时还不能让朝鲜快速平定下来,必须让朝鲜民众有奋起反抗的动力,一心一意的和金国死磕到底,拖住金国军队。
陈信这样做就是要激起朝鲜人对金国的仇恨,英雄的故事总是能够鼓舞人心,而凄惨的英雄故事,则能够激发大家的怒火。
陈信看着几个比较年轻的朝鲜官员努力压制愤怒的表情,心中计划着“大军到来之后,按照金国军队的尿性,肯定是要屠杀的,这几个年轻人,看上去还热血未冷,而且又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应该可以利用一把,到时候看能不能救下这几个人。”
一边想着,上去扶起沈怡谦“沈节制无需紧张,我可是信得过你的,走,咱们一起进城。”
沈怡谦立刻点头哈腰的在前面带路。
想想那个萧正阳,再看着一副狗腿子样的沈怡谦,陈信手下几个军官不屑的冷哼了一声,打马跟上。
进城之后,首先派人占住了一座城门,把城内不需要执勤的朝鲜士兵看押起来。
这是重中之重,不能因为这些朝鲜官员现在的一时恭顺,就拉不下面子。
陈信也不去看几个年纪较轻的官员不太好看的脸色,径直往城中心而去。
宴会安排在了一位士绅的家中,但是陈信却表示需要先更衣,要沈怡谦带自己到城中心的官府。
在沈怡谦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城中心偏东原属于府使萧正阳的安州都护府。
先是找到签押房,封存了所有账目名册,坐在二厅之中,趁着烧水的空档,陈信向身边那个跟陈信从边境打到这里的朝鲜通译问起了问题。
“这安州兵马佥节制使,还有安州都护府府使是个什么官职?”
这通译和陈信相处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了当初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此时还是正月,大冬天的居然还拿着一柄折扇,啪的一声打开说道“大人,这两个官职就要从朝鲜国的官制说起了,话说那李氏当年夺了皇位之后······”
陈信知道这家伙话唠的毛病又犯了张口打断道“我一会还要去安抚城中的士绅们,你长话短说。”
被打断了话头,通译也不敢生气“呃,遵命大人,简单地说就是,朝鲜分为中央和地方,地方上设置了【道】这个级别,相当于大明的省。”
看陈信面露嘲讽,立刻改口道“当然面积大小是不能比的,只是说级别相当而已。”
小心看了看陈信脸色,见没什么异常,又摆弄着折扇继续道“在这道之下,又有大都护府、都护府、牧、郡、县,这些名称看着繁杂,但是都是处在【道】之下平行管理的。”
陈信疑惑道“都护府、郡和县怎么会是平行管理?”
通译苦笑“大人,虽然无论大都护府、都护府、牧、郡、县都是一座城外加周边乡镇而已,但是主管的官员级别却相差很大。朝鲜就这么大点地方,皇亲国戚还有科举的士子们却多如牛毛,如果不想办法分出多个等级来,实在是无法升赏官员啊。”
陈信懂了,在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土地上,给其中某些地方提升级别,方便官员升迁调动,就是糊弄人的玩意。摇了摇头“算了,我又不准备长期待在朝鲜,他们的官职跟我没什么关系,就当听着解闷子了。”然后示意对方继续说。
“大人,这安州就是都护府之一,主管一府事物的就是安州都护府府使,而此地管军的最高官职就是安州兵马佥节制使。”
突然,陈信想起了入朝第一战,就是海狗子战死那一次,有个家伙说他是正二品副总兵,现在看来,朝鲜官职好像有别于大明啊,怎么冒出来个副总兵呢?于是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通译思索一下,呵呵笑着回道“那个朝鲜平安道正二品副总兵崔正元,实际上他的官职是朝鲜王国、平安道、义洲营、防御使,是个从二品的官,但是由于防守边境,虚授一级,成了正二品,他说他是副总兵,应该是害怕大人不知道防御使是干什么的,所以引用了大明中和他差不多的副总兵官职。”
陈信了然,这时下面人来报告水烧好了,于是陈信不再闲聊,向洗漱房间走去。
注1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