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的人都知晓,裕华城的衙门前有一面鸣冤鼓,专为江湖人而设。
在此之前,江湖人和官府向来是不打交道的。
哪个门派、帮派有什么纷争,不会去找官府解决,同理,官府办案时要是遇上江湖的恩怨,也恨不得绕路走。
你想呀,江湖上哪些恩怨情仇不是动刀动枪,恨不得来个你死我活的,且江湖人讲究的事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怨的报怨,有仇的报仇,快意恩仇,这个时候官府来插一脚,谁能乐意呢?
所以江湖上的规矩就是如此,恩怨自行解决。
官府的人也不乐意来管江湖上的事。
因为江湖人粗鲁野蛮,能动手断不会动口,说道理也不会听。且他们武艺高强,飞崖走壁,杀了人便逃之夭夭,根本追拿不了。
不过总的来说,江湖人不会主动去找官府的麻烦。
官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去管江湖事,两方相处还算相安无事。
所以裕华城的这面鸣冤鼓的出现,就有点意思了。
它专为江湖人解决恩怨而设,打破了江湖人和官府不打交道的传统。
江湖帮派有什么冤案奇案,都可以来击鼓鸣冤,请求衙门的人帮忙。
这面鸣冤鼓的出现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帮派的少主,有一天其父因帮派纷争含冤而死了。为了找出真相为父报仇,在下属的建议下,他去了衙门求助。在众捕快的帮助下,总算找出了凶手,为父亲平了反。
经过此事后,他对捕快简直敬佩万分,于是毅然舍弃了庄主之位,去衙门做了一个小小的捕快。
后因断案如神,不但老百姓家喻户晓,在江湖上也名声大噪,因为他帮了江湖上的不少帮派解决冤案。
后来他说服县老爷令做了一面鸣冤鼓,专为江湖人所用。
直到他死去,这面鼓和这个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
但是也并不是什么事都能去击鼓的。
衙门有三不理:
凡私人恩怨击鼓者不理。
凡帮派之争击鼓者不理。
凡恶贯满盈击鼓者不理。
不过不管怎样,依江湖人的性子,除非真的束手无策,否则绝不会去击鼓。
所以每年来衙门击鼓鸣冤的人并不多。
然而每一次鼓声响起,都会引起江湖的一场轰动。
因为江湖人都知晓,裕华城的衙门,有一神捕,名符墨,人称“鬼见愁”。
传闻没有他破不了案,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麻烦,久而久之,凡无恶不作,恶贯满盈的人,闻者色变。
江湖人都知晓,万万不可得罪裕华城的捕快符墨。
传闻他认识江湖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人。比如神算手许锦,六指神偷甫之明,还有江湖上最大的帮派——正和堂。
总之因他的名气和特殊的身份,江湖上没多少人敢去惹恼他。
这日,阳光灿烂,万里晴空。
衙门里蝉鸣阵阵,炙热聒噪,守门的衙役三三两两的说着闲话,昏昏欲睡。
突然一阵急促而响亮的的鼓声打破了一室宁静。
片刻后,一衙役跌跌荡荡的跑进门,“符大人,有人来击鼓了……”
*
一阵手机铃声在毫无预兆的响起,打断了一室宁静。
宁子宜回过神来,看了下来电显示,是姑姑,想了想,按下接听键,略显嘶哑的声音在房里响起,“喂,姑姑。”
“子宜呀,这么这么久才回电话?””姑姑着急而关心的声音让她鼻子一酸。
“没事,我刚刚在整理我父母的……遗物。”
姑姑一顿,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子宜,你父母出车祸的事,姑姑知道你心里很难过,有时候这人的生死不是我们可以预料的,说走就走,唉。”
姑姑在电话里说了一大通安慰的话,无非让她不要太难过,要振作起来,千万不能想不开云云。
她静静的听着,偶尔迎合一声。
最后,姑姑叹了口气,道,“家里也只剩你一个人了,反正你也读完大学了,你便搬过来和姑姑一起住吧,姑姑和姑丈帮你找个轻松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千万不要跟姑姑见外。”
前几天宁子宜的父母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被货车追尾,出了车祸,当场身亡。
宁子宜是独生女,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学校办理手续,又是震惊又是慌乱,立马放下手上的事赶了过去。
这几天她一直在忙父母的身后事,货车司机给了她一大笔赔款,足够她过几年无忧的生活。
可是她宁愿不要赔款,只要父母能回来。
毕竟已经23岁了,这几天她一直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处理起父母的身后事冷静的可怕,完全不像一个20出头的姑娘。
然而只有自己知道,当没人的时候,她心里的悲伤是如何的浓重,每天都失眠,一阖上眼,眼前便涌现出车祸现场那浓烈的鲜红。
很多亲友都过来帮忙,提出以后照顾她,然而她都婉拒了。
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不想寄离人下。
这是她的尊严。
宁子宜吸了吸鼻子,“谢谢姑姑,不过我能照顾好自己,工作我也已经托朋友在找了,不用麻烦你了。”
“哎,你这孩子,不要不好意思,我们都是一家人,姑姑再怎么样,养一个外甥女还是可以的,”她道,“子宜,你自己一人住也不习惯呀,还是搬过来和姑姑一起住吧。”
“姑姑,真的不用,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再说了这里是我从小住到大的房子,我舍不得搬走。”她声音低落的道。
姑姑沉默了,半响,她道:“那好吧,以后有什么事记得找姑姑帮忙。”
二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她借口还有事便先挂了。
拿着手机的手无力的垂下,宁子宜发了一会呆,回过神来,继续收拾父母房里的东西。
锁着的柜子一般放的都是贵重物品,她开了锁,在柜子里找到了几副首饰,一个手镯,三张□□,还有零零散散的一些贵重的物品,她一一拿出来查看。
突然压在箱底的一个巴掌大的锦盒吸引了她的目光。
锦盒很精美,印着浅红的梅花络,看起来古色古香。她好奇的打开,只见里面静静的躺着一枚月牙形的半环的翡翠,半透明状,黑中透绿,她知道这种翡翠,也叫墨翠。
看着熟悉的玉佩,她吃了一惊。
--因为她也有一枚一模一样的墨玉翡翠。
她取下脖子上的墨翠,看了看。这一枚是她八岁时外祖母给她的。她记得当时自己发了一场高烧,昏迷不醒,外祖母便去拜了佛,请了一个道士。
那道士说她命中带煞,有非凡之命。俗话说玉能辟邪,也养人,建议家里给她配玉养身。外祖母便拿出了这块听说传女不传男的传家宝墨翠玉,开了光,给她戴上。
说也奇怪,当夜她便退了烧,逐渐好了起来。
后来这块玉她便一直戴在脖子上,再也没有取过下来。
可是父亲为何也有一块?
既然外祖母说是她的传家宝,那便说明这两块相同的墨翠原来并不是同一个主人了。
她疑惑不解。
拿着两块墨翠在空中端详了半饷,并没看出什么。
接着她惊奇的发现,这两枚玉佩单独看起来可自成一块,然而边缘纹路和大小却相似,合起来,便是一个圆。
她想了想,把两枚玉佩合在了一起。两枚玉佩非常吻合,一丝裂缝也没有,仿佛天生就该是这样完整的一块。
突然,墨翠玉佩的中心闪了闪,发出一道微弱的绿光。接着绿光逐渐加强,沿着中间点向裂缝逐渐延伸。
这是怎么回事?
宁子宜瞪目结舌,双眸看着绿光,一时忘记了反应。
待那绿光完全将两枚墨翠融合在一起时,一道刺眼的光芒出现。她顿时觉得头晕目眩,软软的倒了下去,眼皮越来越重,最后失去了意识。
***
宁静的晚上,夜色如浓稠的墨砚,深沉的化不开,清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树影影影绰绰,在月色下显得阴森肃穆。
宁子宜在一阵刺痛中幽幽的醒来,只觉身上阴风阵阵,四周漆黑一片,立马惊醒,站了起来。
她睁大了眼睛,借着微弱的月色,依稀看得出这是一片树林。
她怎么会在这里?
她按了按隐隐发痛的头,努力回想。她记得当时自己明明是在父母的房里收拾东西,后来她发现了房里的一块墨翠....
墨翠玉佩!
她想起来了,当时她拿着那块两块玉佩合在一起,便发生了奇异的事。玉佩融合在一起,还发出刺眼的绿光,接着她便昏过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的心里升起一种怪异的感觉。为何玉佩会发出绿光?这里又是哪里,她是被什么人带到这里的?
这时林子里一阵阴风吹过,她冷得抖了抖身子。夜风中响起阴森的响声,像是风吹过树叶的声,又像林子里某些野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