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不求生 > 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

第七十一章 与明争天下,实与流贼角(1 / 1)

清军在砀山之战惨败的消息,赶在阿巴泰和图尔格出关之前,已经传回了盛京。皇太极闻讯如何震怒,这是不用说的事情。

最让皇太极感到棘手的事情,不仅仅是五千清军在砀山损失殆尽,近两千名难以补充的真正满洲大兵战死关内,而是砀山之战的失败,不可避免地给本来就暗流涌动的八旗势力平衡带来了微妙的变化。

代表两白旗的多尔衮,他是皇太极的异母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多尔衮排行十四。他今年二十九岁,为人机警果断,敢于任事,善于用兵。

两白旗的实力,在八旗内部,几乎不下于皇太极手中的镶黄旗一派。皇太极在时,当然可以依靠皇太极个人的威望压制两白旗,可是松锦大战的时候,身患重病的皇太极几次亲临前线,已经大大恶化了他的身体状况。

以现在皇太极的身体情况,如果他突然去世,镶黄旗是很有可能压制不住两白旗的。到时候,就连皇太极自己都预料不到多尔衮兄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要知道多尔衮的亲生母亲,大妃阿巴亥,就是被皇太极硬生生逼着,去给努尔哈赤殉葬的……

皇太极于天聪二年征伐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时,多尔衮才十七岁,就在战争中立了大功,显露了他智勇兼备的非凡才能。

皇太极不得不赐给他一个褒美的称号墨尔根代青,连封爵一起就称做墨尔根代青贝勒。后来晋位王爵,人们称他为墨尔根王。在爱新觉罗氏众多亲王、郡王和贝勒、贝子中,都没有得过这样美称。

之前在围困锦州的战争中他处事未能尽如皇太极的意,被降为了郡王。这是多尔衮少有的一次失利,可是当时多尔衮的副手是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豪格被派去监视多尔衮,挑他的错误。可是豪格这个人头脑简单,特别容易受到蒙骗,反被多尔衮利用,帮多尔衮分担了不少罪责,结果皇太极为了表明赏罚公正,只好把自己的长子豪格也同时降为郡王。

多尔衮从十七岁起就开始领兵打仗,建立战功,二十岁掌清国吏部的事,但以后仍以领兵打仗为主。

崇祯十一年八月,他曾率领清兵由墙子岭、青山口打进长城,深入畿辅,在巨鹿的蒿水桥大败明军,杀死卢象升,然后转入山东,破济南,俘虏明朝的宗室德王。

崇祯十二年春天,他率领饱掠的满洲兵经过天津附近,由青山口出长城。这次侵略明朝,破了明朝的几十座府、州、县城池,俘虏去的汉族男女四五十万。

松锦大战时,他奉命在锦州、松山、杏山一带与明军作战,围困锦州。他和豪格统率的部队以满洲人为主体,包括蒙古人、汉人、少数朝鲜人,大约不到三四万,虽然比较精强,但人数上比明朝的援军差得很远。因此略微吃了一些败仗,不过后来松锦大战清军一方取得全胜,多尔衮的势力就更加增长了。

皇太极的子嗣中,只有豪格一人具备资历和地位,可以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和多尔衮抗衡。可是豪格虽然是皇太极的长子,但满洲制度不像汉族那样“立嗣以嫡,无嫡立长”,将来究竟谁是继承皇位的人,完全说不定。

更何况豪格头脑简单,连一个监视多尔衮的任务都完不成,反而被多尔衮利用。而且皇太极素来最讨厌满洲人抽淡巴菰烟草,偏偏豪格又特别喜欢吸旱烟,是一杆大烟枪,就更加得不到皇太极的喜爱了。

虽说是这样,可皇太极毕竟是一代雄主。他经常改变八旗的旗分,破坏原有的实力结构,尽量使得自己嫡系的镶黄旗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

这样即便皇太极去世,以镶黄旗为中心的一群旗人,也可以抗衡多尔衮,维系好皇太极一系的继承地位。

但偏偏砀山之战,参战者都是以镶黄旗旗人为主。不管是在砀山战死的鳌拜,还是仓皇逃亡出来的谭泰和遏必隆,这些人都是镶黄旗的中坚力量。

现在多尔衮等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必须有人要为砀山之战负责,矛头直指的就是镶黄旗。皇太极既然要保证赏罚公正,不失去满洲人的拥护之心,就只好严惩了逃亡的谭泰和遏必隆两人,又根据砀山之战的情况,狠狠地惩罚了一番上报不实情报的洪承畴。

可怜的洪承畴,好不容易放下大明督师的尊严,屈膝到皇太极这样一个野蛮人可汗的膝下做了求生的猪尾辫奴,成为了八旗包衣。

这才没过多长的时间,就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一下子,就被砀山之战惨败的这口硕大黑锅砸晕了头。

在多尔衮等人的口中,他洪承畴简直就是大明的千古忠烈,打入清国的唯一目的,就是不顾性命、不计代价、不惜名誉,一定要将错误的假情报送到满洲人手中,好诱骗他们去砀山送死。

他洪承畴什么时候成为了大明这样厉害的忠良烈士啊!

洪承畴自己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可是事实偏偏如此,清军居然砀山之战真的付出了那么惨痛的损失和代价——而且还是败在区区闯贼的手上!

洪承畴更加百思不得其解,闯贼怎么会有这种实力?难道是因为自己在松锦大战表现过于良好,其实已经把清军的元气彻底打坏了?

所以现在清军其实只是外强中干,自己抛下一切尊严投降的这个东虏政权,其实在松锦大战后残存的实力,连闯贼那种弱到一两万明军就能赶着走的杂牌军都不如了?

洪承畴心里简直是悔不当初啊……

好在皇太极知道洪承畴还有大用,顶住了诸王的压力,没有杀掉洪承畴,只是暂时罢去了洪承畴的一切官职,将他圈禁起来——等阿巴泰出关以后,谭泰、遏必隆这几个人,不管他们和皇太极的个人关系是多么亲密,也只好要被一起圈禁起来。

因为砀山之战惨败的事情,皇太极对于阿巴泰和图尔格两路军队,能否顺利返回关外,存有一定疑虑。所以他就派多尔衮带了一支军队,绕到明朝的边关附近,准备接应入关军队返回盛京——如此也是为了将多尔衮调离盛京,又不让掌握太多军队,使得多尔衮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影响力有限的位置上,限制两白旗力量的发展。

多尔衮是这么一个人,他有极大的野心,远非一般将领可比。首先,他希望从他的手中为清国征服邻国,扩充疆土,恢复大金朝盛世局面。这样的雄心,在他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他还只有二十二岁的时候,皇太极曾经问他现在我国又想出兵去征服朝鲜,又想征服明国,又想平定察哈尔,这三件大事,你看应该先做哪一件?

多尔衮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大汗,我看应该先征服明国为是。我们迟早要进入关内,要恢复大金的江山,这是根本大计。”

对于皇太极问他如何征服明朝的事情,多尔衮这样回答说

“应该整顿兵马,赶在庄稼熟的时候,进入长城,围困北京,将北京周围的城池、堡垒,屯兵的地方,完全攻破。这样长期围困下去,一直等待他力量疲敝,我们就可以得到北京。得到了北京,就可以南下黄河。”

皇太极虽然很赏识他这恢复金朝盛世局面的宏图远略,但也有自己的一番意见。在皇太极看来,光靠清国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完全征服明国的。

唯有获得明国内部力量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超越大金盛世的宏大伟业。

所以他最初才想到了联络流贼的办法,可是偏偏这些流贼,不管是袁时中还是李自成,没有一人和清军合作。这些奇怪的叛乱者,明明也是和明朝为敌,却从头到尾,不仅坚持不和清军合作,甚至还几次三番攻击入关劫掠的清军,反倒给明朝帮了忙。

但是现在形势又起了一点变化,据说流贼已经控制了关内两省的地盘,又打垮了孙传庭。皇太极从洪承畴那里了解到了孙传庭在现在明朝内部地位的重要性,孙传庭这一支兵团的失败,也意味着明朝的天下全面动摇。

皇太极因此感到时机正在走向成熟,很早以前,他和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就有过一个秘密的计划。只是为了避免诸王贝勒的反对,他没有将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公之于众。

现在看来,这一计划的实行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所以皇太极便挺着病躯,开始加紧了自己的布置和安排,他派多尔衮去策应阿巴泰、图尔格两路兵马,也是为了给这一个计划铺路。

“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皇太极对问题的本质看的十分清楚,盛京的冬天十分严寒,他鼻腔里一阵发痒,用手轻轻抹了一把,就看到手指上多出一滩血迹。

皇太极暗自叹息一声,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可是与明争天下、与流贼角天下的时机却也越发迫近。

即便身患重疾,为了数十万满洲人的百年命运,他也不能不担负起这个沉重的责任来。

最新小说: 大夏国秦云萧淑妃 视频通万朝:开局剪辑千古一帝 林神医林阳与苏颜 许你一世深情 朕不想当皇帝了主攻忠犬受 重生乌克兰1990崛起 谋定三国 猎宋 萧煜 岳麓书院浪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