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阁 > 历史军事 > 晋国春秋 > 卌九 战和之争:晋军内部的不团结

卌九 战和之争:晋军内部的不团结(1 / 1)

第四十九章战和之争——晋军内部的不团结

书接上章,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即楚庄王十七年、周定王十年春季,楚庄王率师围郑,晋景公闻讯,于是在六月尽出三军以救援郑国。这次出战,晋国三军的主要将领为: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先克之子,因食邑在彘,又称彘子),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郤缺之子),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栾盾之子),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上军大夫:巩朔、韩穿,下军大夫:荀首(荀林父之弟,因封于知邑,故别为知氏)、赵同,司马:韩厥。晋军到达黄河边上,听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于是中军元帅荀林父打起了退堂鼓,说道:“救援郑国已经来不及,现在再过去与楚交战只能徒劳晋民,这样有什么意义?不如等楚军回去我们再出兵伐郑,这样也不算晚。”上军将士会(随武子)赞成荀林父的意见,说道:“荀伯所言极是!会听说,用兵作战,要观察对方的过失然后才出动(‘观衅而动’),如果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节都没有改变,就是不可敌挡的,这样的敌人不能征伐。楚军讨伐郑国,既恼怒它的不专一,也哀怜它的弱小,郑国背叛的时候就讨伐它,一旦顺服了又赦免它,德行和刑罚就成就了。讨伐背叛,是刑罚,安抚顺服,是德行,二者就树立起来了。去年入陈,现在入郑,民众不感到疲惫,国君不受到怨恨诽谤,政令就合于常道了。摆成荆尸之阵而后发兵,商、农、工、贾不荒废自己的行业,步卒和车上甲士关系和睦,事务就互不相犯了。蒍敖担任令尹,择用楚国好的典章法度,行军的时候,右边的步卒跟随在车辕旁边以为战备,左边的步卒寻求草蓐以为宿备,前方有侦察兵以举旄旌为信号,中军负责制定作战谋略,后方有精兵作为殿后;百官按照各自旗帜的指示而行动,军中政令不必等待下达警戒就有所准备,这就是能够运用典则了。他们的国君选拔人才,同姓中选择亲近支系的人,异姓中选择世代旧臣,提拔不遗漏有德行的人,赏赐不遗漏有功劳的人,对年老的人有优待,对外来的旅客有所施舍。君子和小人,各有规定的服饰,对尊贵的有一定的礼节示以尊重,对低贱的有一定的等级示以威严。这就是礼节没有违逆了。德行树立,刑罚施行,政令成就,事务合时,典则执行,礼节顺当,试问这样的国家还如何敌挡呢?”

随武子在说明楚国的不可敌挡后,接着建议道:“见到形势有利就前进,知道困难了就后退,这是治军的好措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并衰弱,进攻昏昧,这是用武的好法则(‘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您姑且整顿军队而筹划武备吧!还有衰弱而昏昧的国家呢,为什么一定要对付楚国?仲虺(商汤的左相)说过这样的话‘夺取动乱的国家,侵侮将要灭亡的国家。(取乱侮亡。)’,说的就是兼并衰弱。《汋》这首诗说‘光明辉煌的王师啊,挥兵攻取那昏昧的国家。(於铄王师,遵养时晦。)’,说的就是进攻昏昧。《武》这首诗说‘没有比这更大的功业了。(无竞维烈。)’安抚衰弱进攻昏昧,以致力于功业之所在,这样就可以了。”荀林父和士会是军中的老同志,从文公时代就出道,作战经验丰富,因此在对楚交战上态度比较谨慎,尤其是士会,多谋善断,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但毕竟荀林父是新任的中军元帅,威望不够,而且为人老实不够强势,而士会又只是三把手,分量不足,所以身为二把手的中军佐先縠便跳出来反对他们。这位先縠的曾祖先轸和祖父先且居都担任中军元帅,立下过无数功勋,父亲先克也位列中军佐,若不是因为被刺杀,也有机会升任正卿,他自恃祖上功高,再加上脾气火爆,不把中行桓子、随武子这些元老放在眼里,怒气冲冲地说道:“不行!晋国之所以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武、群臣尽力。现在失去了诸侯,不能说是尽力;有了敌人不去追逐,不能说是勇武。若因为我们而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还不如去死!况且整顿军队准备出战,听到敌人强大就畏惧退却,不能算是男人!被任命为军队的统帅,最终却表现得不像个男人,这种事只有诸位办得到,我是不会做的!”说完,便率领着他中军佐所属的军队渡过黄河。

见副帅先縠擅自率军渡河,身为元帅的荀林父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他的弟弟、任下军大夫的荀首(知庄子)说道:“这支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坎下坤上的师卦变成兑下坤上的临卦,爻辞说:‘军队出动要有法度纪律,法度纪律不严明,结果必然凶险。(师出以律,否臧,凶。)’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臧’,违逆之就是‘否’;众心涣散就会变弱(坎变为兑,坎为众,兑为少女),河流壅塞就变成沼泽(坎为川,兑为泽)。有法度纪律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执行不顺当,法度纪律像水一样枯竭,从充盈到枯竭,壅塞而不能整流,这就是‘凶’了。不能流动叫做‘临’,有统帅而不服从,有比这更严重的‘临’吗?这说的就是彘子违命的行为啊!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会失败的,彘子将会是罪魁祸首,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也一定会有大的灾祸了!”司马韩厥(韩献子)乘机向荀林父建议道:“彘子以偏师而陷于失败,您的罪过就大了!您作为元帅,军队却不听从命令,这是谁的罪过呢?失去属国、丢掉军队,构成的罪过已经很严重,不如干脆进军,这样就算不能取得胜利,责任还可以有所分担;与其一个人承担罪责,有六个人来共同承担,不还更好一些吗?”荀林父没有办法,只得听从韩厥的建议,于是率领全军渡河。

楚军这边,楚庄王率军北上,驻扎在郔地,沈尹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准备在黄河饮马后就回国。这时候听说晋军已经渡河,楚庄王不想和晋军交战,于是打算回去,但他的宠臣伍参(伍子胥曾祖)却想要战,令尹孙叔敖不同意,说道:“去年入陈,现在入郑,不是没有战事。要是打起来而没有取胜,吃了参的肉难道就够了吗?”伍参笑道:“如果战事取得胜利,孙叔就是无谋了;如果不胜,参的肉将在晋军那里,哪里还能吃得上呢?”但孙叔敖不听,下令把战车车辕转向南方,军前大旗也调转过来,准备回国。伍参见说不动令尹,只能向宠幸他的楚庄王进言道:“晋国的执政者新上任,不能够有效行使命令,他的副手先縠为人刚愎不仁,不肯服从命令。他们的三位将帅,想要专断行事而办不到。想要听从命令而没有上级,众人该服从谁呢?这一战,晋军必定战败,况且您以国君的身份而逃避臣下,该如何面对社稷呢?”楚庄王对“君而逃臣”的话感到耻辱,于是告诉令尹把战车改为向北行进,驻扎在管地以等待晋军。

晋军驻扎在敖、鄗两山之间。郑国的皇戌奉国君之命出使晋军,他来到晋军营中,对中军元帅荀林父说道:“郑国跟从楚国,是为了社稷的缘故,并没有贰心。楚军屡次得胜而骄傲,他们的军队在外面很久而士气低落,又不设防备;您率军攻击他们,郑军作为后继,楚军一定会失败的。”主战派先縠听完大喜,说道:“打败楚国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了,一定要答应他的请求!”正当荀林父踌躇不定的时候,一位年轻人站了出来,对皇戌的言论进行驳斥,他就是下军佐栾书(栾武子),栾盾的儿子。栾书说道:“楚国自从攻灭庸国以来,其国君没有一天不治理他的国人并教导他们:民生的艰难、祸患的随时到来和戒备警惕的不可松懈。在军中,没有一天不治理军队器械并训诫他的军士们:胜利的不能永远保有、纣王得到一百次胜利而最终灭亡,并以楚先君若敖、蚡冒的乘着柴车、穿着破衣以开辟山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事迹来教育他们,告诫说:‘民生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匮乏。(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所以楚军不能说是骄傲。我们的先大夫子犯说过:‘出兵作战,理直就士气高昂,理曲就士气低落。(师直为壮,曲为老。)’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合于德行(楚已服郑,再往伐之就是不德),而招怨于楚,这样我们就理曲而楚国理直,所以不能说他们的军队士气低落。楚国国君的战车分为左右二广,每广有一卒(战车三十乘),每卒分为左右两偏。右广从鸡鸣时分开始套车,计算时间等到中午,左广就接替它,一直到日落时分;左右近臣则按次序值夜班,以防备发生意外。所以不能说楚军没有防备。子良,是郑国的杰出人物,师叔(即潘尪),是楚国地位崇高的人物;师叔入郑结盟,而子良则作为人质在楚,所以楚、郑的关系是亲近的。郑人来劝我们作战,我们若战胜就来归服,若不胜就去投靠楚国,所以这是拿我们的胜负来占卜!郑人的话千万不能听从!”中军大夫赵括(封邑在屏,又称屏括)和下军大夫赵同(封邑在原,又称原同)两兄弟则支持先縠,说道:“率领军队而来,就是为了寻求敌人!战胜敌人、得到属国,还要等待什么呢?一定要听从彘子的话!”与赵同同为下军大夫的荀首听完叹道:“原、屏二人,是灾祸之徒了!”下军将赵朔(赵庄子)也不支持他两位叔父,而是对副手栾书大加赞赏,说道:“栾伯不错啊!实践他的话,将来一定能领导晋国!”晋军内部就这样,分成两派,意见不一,争执不休,而荀林父作为中军元帅却不能决断。

楚国的少宰来到晋军中,语气委婉地说道:“寡君年轻时就遭遇忧患,不善于辞令。听说二位先君(楚成王、穆王)往来于这条道路上,是为了教导和安定郑国,怎么敢得罪晋国呢?希望诸位不要逗留得太久!”士会也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从前平王命令我们的先君文侯说:‘与郑国共同辅佐周室,不要废弃了王命。’现在郑国不遵循王命,寡君因此特派臣下们前来质问郑国,怎么敢辱劳候人前来迎送呢?谨在此大胆拜谢贵君的命令!”先縠认为士会是在奉承楚人,于是派赵括追上使者,语气强硬地更正道:“行人(接待宾客之人,指士会)刚才说的话有误!寡君派遣臣下们前来,是为了将大国(楚国)的足迹迁出郑国,说道:‘不要逃避敌人!’臣下们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命令!”这样,晋军内部的不和就完全暴露在楚国使者面前了。

楚庄王又派使者去向晋人求和,晋人答应了,并且约好了盟誓的日期。这时候楚军中有三名勇士:许伯、乐伯、摄叔,乘着一辆战车去向晋军展示勇武(这种礼仪称为“致师”,即致其必战之志);于是,原本看似缓和的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

最新小说: nba:疯了吧,你管这叫突破? 八十年代小娇妻 穿书之女主她人设崩了 我的分身是皇帝 大秦有盛世 重生夏国皇子叶君楚倾城 大唐:女帝饶命 大明首辅 海贼王之流刃若火 当兵,从军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