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听完诸葛亮的话,决定用减免赋税的方法来争取汉中的军民之心,贾诩连忙上前领命,令人拟诏前往各地张贴安民榜,并令自己手下的锦衣卫再张鲁的控制范围之内,张贴散发安民榜来争取汉中民心。如此而来刘协一来占据君王大义,二来又能给汉中汉中军民带来实惠,汉中人心便有些倾向于刘协了,为刘协收服消化汉中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刘协下达完诏令之后,便又继续转头看向诸葛亮,等待看他打算如何来处理这数千伤残军卒之事。诸葛亮见刘协采纳了自己的与民休息之策,自己算是为天下黎民百姓出一份力,心中也极为高兴。
但是诸葛亮看到刘协后续的目光之后,心中便有些为难起来,这数千伤残军士要说安排,倒是也好安排,但是此事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不单单是安置这几千人而已。要是按照旧例或者作为一个特例,这时确实就简单了,但是如何真正的就解决这一类事情,那可是就关系良多了。
此事按起来简单,但是却关系到了军政、民政和地方门阀这三大势力,关系到了皇权和门阀的对抗,关系到了天下不稳的根基。陛下既然如此正式的询问此事,肯定不是就解决这一次这么简单,现在的处置之法,说不定就是以后的成例规矩,自己现在官职不过是一个羽林郎,对于军政之事也还不太熟悉,此事还是暂时不要插手为好,以缅怀了陛下大事。
诸葛亮想到此处,对刘协拱手一拜,一脸为难的说道:“陛下,休养生意之策古来皆有,臣遵循古例才有所浅见。臣虽然跟随贾师和荀师学习了一段时日,但是对于军务政事还是了解不深,对于安置伤残军士之事,臣暂时没有万全之法。臣愚钝,望陛下责罚。”
贾诩听到诸葛亮的话,笑着对诸葛亮点了点头,嗯,不错,倒是知道轻重缓急,知道什么事情可以说,什么事情不能碰,以后能够成就大事!这个伤残军士的安置之事,有汉以来征战不断,自然都有定例,不过陛下既然问出此话,看来是对现在的成例法律不满了,是想动一动这一块了。可是此事看着虽小,但是关系颇深,实在是不好轻举妄动,若是处置不好的话,那可会发生大乱的啊!
贾诩想到此处也是不由的摇了摇头,开始深思起此事来,汉朝的制度很多都是沿袭秦朝的旧制,只是秦朝法制惩罚很重,所以有了一些精简成为了现在的汉朝法制。关于伤残军士的安置这一块,一般都是发回原籍,按照军功来奖励,一般都是安排做当地的里长、乡长。
一来,可以妥当的安置这些军士,让这些军士享受朝廷供养,有了生活费用。二来,这些军士享受朝廷供养之后,会对皇家朝廷会更加忠诚一些。朝廷可以通过这些人来保持在地方的威望。三来,这些军士都是伤残之人不会造成祸乱。
这个伤残军士安置之策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效果颇丰,但是地方门阀做大之后,这些成例都已经是名存实亡。有句话说的十分恰当,叫做“皇权不下县”,在晋朝的时候叫做,“王与马共天下!”,在宋朝的时候,被称作称作是“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到了明朝创建内阁之后,士族的势力更不用多说了。
汉朝此事的士族势力已经初具规模,士族门阀做大之后,这些里长乡长,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士族门阀来担任或者他们的门下走狗来担任了。因为信息交流和交通的落后,没了这些忠于朝廷的里长乡长之后,朝廷的诏命都必须要士族门阀的配合才能传达实行下去。要是世家门阀不配合的话,朝廷的诏命最多只能传达到县城一级,再往下面根本就不会让当地的百姓知道,可以说这样的诏命就是一张废纸,这就是“皇权不下县”!
可以说这些世家门阀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老祖宗,地方的土地百姓都慢慢的变成了世家门阀的族田和佃户,这可以说是东汉崩溃的最根本原因。刘协要是想有所改变,必须得做到这最根本的一步,让自己的触角能够伸到最底层,自己的诏命能够传达到百姓中去。
现在刘协的治下只有南阳之地和将来的汉中之地,麾下的文臣谋士也还不多,对刘协也都十分忠心,可以说是船小好调头,刘协自然想现在就能有所改变,早日形成定例,否则自己的势力做大之后,再想实行一些改变受到得阻力就要更大一些了。
贾诩出身寒门,早年就在乡里生活,后来又任侠多地,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是知之甚深了,正因为贾诩对这些事情十分清楚,才知道刘协若是想有所改变的话,会受到多么大的阻力。所以贾诩看到诸葛亮没有多言,才赞许的点了点头,但是他也知道刘协肯定会询问自己此事,才又有些发愁自己该如何回答此事起来。
刘协虽然没有在汉朝民间游走过,但是有“刘协”的记忆,“刘协”听过汉灵帝刘宏的一些念叨,所以刘协对这些事情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只是了解的没有贾诩那么深而已。刘协虽然对于此事的根基厉害了解的不深,但是刘协比谁都能明白土地和人口的重要性,当朝太祖就是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大计,掌握了更多的土地和基层人口的支持,才最终夺得了天下。
热兵器的时代况且如此,现在冷兵器的时代,土地和人口肯定是更加的重要了。世家和门阀隐藏侵占土地人口,就是在刨自己大汉王朝的根基,就是在要自己的老命!自己现在势力弱小地盘不大,自己只有能够充分的调动利用治下的土地人口,才能有战斗和生存下去的本钱,谁阻拦自己做到这一点,就是自己的仇敌!
(本章完)